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万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3日闭幕,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4年将会有哪些改革举措付诸实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就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
唐任伍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4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周密部署,稳中求进是总基调,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是基本思路,民生保障和改善仍然是 2014年六大经济工作的重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倾听人民呼声,响应人民期待,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2014年的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原则是保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
他谈到,保住底线是民生制度改革的基础。所谓保住底线,一是全体居民收入能够得到提高,让老百姓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二是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尤其是2014年又面临700多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还有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就业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民生底线的保障问题,因此,要加大改革力度,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为居民自主创业降低门槛,为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和就业者创造机会。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让千千万万居民的荷包鼓起来。四是创新扶贫机制,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贫困地区的水、路、电等具有先导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
唐任伍强调,突出重点是民生保障的关键。民生保障和改善一定要突出重点,瞄准那些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和主要领域,满足老百姓的期盼。这些重点,就是要实现老百姓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灾有所帮等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老百姓构建起一个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尤其重要的是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让老百姓的“忧居”变“宜居”;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让老百姓能喝到清洁的水,呼吸道清洁的空气,享受到阳光、绿色,免受雾霾、沙尘的困扰,提升幸福指数。
他认为,完善制度是完善民生的保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从基本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先富起来到共赴小康。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因此,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才能使民生保障和改善呈现良性循环。因此,要建立起一整套防止阶层固化、创造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体系,破除二元体制,打破利益板结,缩小贫富差距,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让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唐教授谈到,舆论引导是民生保障的支撑。民生保障和改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定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舆论工具进行正确引导,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民生观,建设起一种良好的民生心态。要让全体国民懂得,民生保障和改善必须与国情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要避免一些领导人以改善民生为幌子,搞不切实际的许诺和政绩工程来博取选票的机会主义行为,要吸取欧洲一些国家的高福利陷阱的教训。
相关报道:
【独家解读之十二】胡敏:经济工作会议六大任务直面现实矛盾问题
【独家解读之十一】陈炳才:以改革化解难题和矛盾,以改革取信于民
【独家解读之九】张占斌:“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是稳中求进应有之义
【独家解读之七】颜晓峰: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性突破 明年至关重要
【独家解读之六】许勤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关键看政策执行效果
【独家解读之五】李义平:转方式调结构关乎中国经济能否“由大到强”
【独家解读之四】曾业松:强调“粮食安全”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铺垫
【独家解读之三】刘尚希: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亟需建立规范的投融资体系
相关专题 |
· 唐任伍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