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学者访谈)

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10个问题

——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顾海良教授

人民网记者  于春晖

2013年09月29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推进中国经济学创新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推进中国经济学创新,基础在于深化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丰富的经济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顾海良教授。

  记者:首先祝贺您主持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出版。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30周年,这本教材可以说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请简要介绍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

  顾海良:这本教材从马克思经济思想产生一直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理论上有一些突破。比如,教材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作了充分论述、在《资本论》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总体方法论作了阐述;改变了把《资本论》当作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传统观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计划”和“六册计划”及其与《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关系作了论述。从资本到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再到国际经济关系、世界市场的“六册计划”结构,以及从资本一般到资本竞争,再到信用和股份资本的资本理论叙述思路,展现了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恢弘结构和马克思经济学当代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教材还对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状况作了介绍和评析。

  记者:这本教材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今后,深化马克思经济学研究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问题?

  顾海良:我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视野,归纳了10个问题。

  一是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我认为,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除了通常认为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马克思对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现实经济问题和理论问题的探讨。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经济学,1850年到1853年和1857年到1870年是研究较为集中的时间段。配第的《赋税论》发表于1662年,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于1776年,李嘉图的《赋税原理》发表于1817年,这些著述同马克思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年代有一定距离。从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时间段来看,马克思对当时的重大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如当时盛行于英国的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关于货币和信用制度问题的争论、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争论、工资和工作日长度问题的争论等。马克思还对与他同时代的主流经济学家的著述作了广泛研究,如对英国的麦克库洛赫和西尼尔、法国的巴师夏、美国的凯里等人的理论的研究。所以说,马克思不仅是在研究经济学古典文献中,而且是在研究当时的经济实践和主流理论中实现经济学革命的。

  二是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提出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总体方法论的提出,再到《资本论》第一卷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提出,展现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发展的轨迹。对马克思所表达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地位和意义,我们现在研究和强调得还不够。其实,这是唯物史观在经济学研究上的实际运用,是《导言》总体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对经济学方法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明确的表述。

  三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和《资本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研究的焦点在于,马克思在1862年底正式提出撰写《资本论》后是否放弃了“六册计划”?如果没有放弃,《资本论》就是没有完成的著作。那么,怎样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和未完成的“六册计划”的关系?显然,坚守《资本论》第一卷的“完整体系”而否定“六册计划”的存在,或者以“六册计划”没有完成而否定《资本论》第一卷独立的科学价值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对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是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阶段的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起始于1843年底,1857年发生了重要转折,是马克思经济学以叙述为主阶段的起点。19世纪70年代初,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再次发生转折,从以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研究为主转向以世界历史为主题的研究。以世界历史为主题的经济学研究,不只是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更是对世界经济关系总体的研究。

相关新闻


学科走向:经济学在解答时代课题中发展

经济学创新应继承传统、回应现实

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逝世 中国经济学者追忆

汪同三:经济学视野中的权力与制度分析

毛泽东组织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下一页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