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学者专栏>>邹东涛专栏>>论文精选

第一节  宏观“制度救市”:股市改革“因势利导”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4日14:4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然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国家权力的运用,国家权力运用的主体是人及其组成的有特定利益的群体,运用国家权力的特定主体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有可能出现寻租行为和现象,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并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合理有效运用。于是,对于资源配置方式的讨论就常常在市场和国家这两个既相对立又相补充的概念中摇摆不定。

现在大多数的学者是同意市场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资源配置方式,对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互补关系是认识比较充分的了。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是通过资本市场对资金实现配置,通过劳动力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对人力资本实现配置,通过控制权市场来配置产权。而通过企业来进行资源配置,就要解决企业合作剩余的分配问题,处理好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关系。

企业治理就是对企业产权的一种制度安排。企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交易费用最小化,解决在治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授权代理人管理企业,代理人有自己独特的利益,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违背委托人的意愿,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而需要对代理人实施激励与约束。

在企业内部对代理人实行激励与约束,主要是通过分配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种分配原先只是在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当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本的资产专用性后,人力资本所有者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代理人以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剩余权,代理人个人利益与企业和委托人利益连在一起,这既是对代理人的激励也是对其的约束。当然,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能完全避免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

因此,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国家、市场、企业三者,都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的是企业主要是运用科层权力来调节,市场主要是运用法制等正式制度来调节,国家主要是运用政府权力来调节。虽然社会与国家、市场、企业这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有区别,但它们仍然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推进中国股市的市场化建设要有严格而规范的制度保障。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实现。对中国A股股市来说,

一是要大幅度提高上市门槛,严格限制增量,特别是要严格控制中小盘股股价的高估。根据企业治理水平的差异,通过设计不同级别的市场,对企业提出不同的上市要求,为企业的价值作出严格等级划分,鼓励机构投资者入市,为股市的供求建立合理的调节机制。

二是要放弃行政性的再融资审批制度,大幅度降低再融资门槛。行政性审批费时费力,与企业的真实资金需求相去甚远,锁定发行价阻碍了市场价格与供求相互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刺激了再融资需求。要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自我选择功能、淘汰机制和杠杆作用,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收购兼并、股权多元、分红派息、产业整合、改造革新。要认清,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股市稳定的根本条件,政府只是对市场起服务作用,完善政府的监督职能。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邹东涛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