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学者专栏>>邹东涛专栏>>论文精选

第一节  宏观“制度救市”:股市改革“因势利导”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4日14:4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如果一部分股市参与者的收益增加,而另外一部分股市参与者的收益减少,那么这样的股市制度改革过程变成了一个卡尔多改进过程。

没有潜在利润,就不可能有股市制度变革,但有了潜在利润,股市制度变革也未必发生。因为股市制度变革还涉及到成本问题。只有当通过股市的制度创新可能获取的潜在利润大于为获取这种利润而支付的成本时,制度创新才可能发生。同样是股市制度改革的受益者,成本与收益的分配可能不平等或不匹配,股市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之间仍然存在博弈。

股市制度改革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将呈现出不同的利益调整方式,其中既有帕累托改进,也有卡尔多改进。股市制度的设计是一个动态博弈,其条件是不确定和不断变化的,其规则在形成过程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参与者制定,每个参与者都想竭力控制制度变革后的博弈,尽量获得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可能使得股市制度设计本身就不是以促进股市发展为初衷。

卡尔多改进形式的股市制度改革过程,由于部分股市参与者的利益受损,博弈可能更加激烈,进一步的股市制度改革将更加困难。制度的变革也引起利益的调整。股市制度改革的初期往往是帕累托改进过程,所以改革进程很快,但是,股市制度变革中后期通常是卡尔多改进过程,所以改革进程相对推进得慢些,中国目前的股市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机构投资者入市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踢开政府并不能防止股市圈钱

如何看待我国股市的改革问题呢?我国股市的发展落后,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已经不太相适应,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和高效率的要求,中国股市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股市振兴的根本条件还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股市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止利用股市圈钱的投机行为。

政府在股市改革中仍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虽然我国股市的改革需要政府放开权力,但是政府对股市改革的制度监管是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救市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事,也是参与股市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事,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规范股市参与者行为,也是制度救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是资源的配置问题。资源配置的方式一直是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是两个主要的资源配置手段。在经济学研究中,商品交换和市场一直都是最受学者们重视的领域和问题,市场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价格机制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中的作用被浓墨重彩地描述与解释。

西方信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通过价格和数量的均衡自发地调节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观点的基础是“经济人“,认为人具有完全理性。由此,推及到企业等其他经济主体,也具有完全理性,可以依据市场规律自发地调节。只要市场有规则地运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会随之推进。

当前中国股市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要求政府完全放弃对股市的管理,实行股市的全面市场化。对这一观点,需要辩证的看待,目前股市的一些行政性管理手段的确需要改革,进行市场化运作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自发的调节作用,但是市场本身也存在缺陷。

马克思虽然也强调市场的基础作用,但他并没有夸大市场的作用,看到了市场的缺陷,对市场以外的其他手段(特别是具有高度计划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社会组织)的研究给予了重视。

随着市场失灵的频繁出现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把视角转向国家或政府的调控能力上,强调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行需要正式制度的规制,特别是法律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邹东涛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