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况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4:1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第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和操作不规范,资金链条一旦断裂,地方经济将面临停滞状态。据2010年审计报告显示,融资平台公司和政府机构举债数额分别为49710.68亿元和24975.59亿元,共占比重合计69.69%。如此众多的借债主体导致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弱化。同时,减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债务比重。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710.68亿元,其中,省级8826.67亿元、市级26845.75亿元、县级14038.26亿元。随着过去两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规模的飞速增长,县级以下政府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一旦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不能收回成本,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可能面临停滞,坏账将不得不由中央政府买单。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政府主导投资早已成为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的主力军,如果地方政府还债风险能力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建设就会失去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土地财政走到尽头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任期内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不得不加剧卖地行为,又迫使地方政府回到“土地财政”的老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卖地和房地产税收,房价一旦下跌,或利率一旦进入上行周期,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即可显现。这也会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增加资源税、营业税、房产税及增值税等税收,以争取更多的收入来源。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既增可能加大民众的税负压力,也可能造成企业税负负担而增加其盈利压力。地方政府融资中很大一部分抵押物为土地或土地附着物,而近两年的新增债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地方财政担保或政府信用担保。这部分一旦发生违约,银行很可能血本无归。同时,为了到期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势必会加剧政府卖地行为。地方政府官员在任期内完成卖地获得当期财富后很少考虑下届政府还款问题。因此举债风险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下,其风险更直接关乎行政系统能否正常运转,对决策者而言,这可能是比民生问题更棘手的风险。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