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新三条”明晰中国宏观调控大方向
2013年08月08日10:5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新三条”明晰宏调大方向

唱衰中国的背后存在着改变中国政策方向的企图。但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谋求国强民富的努力所能释放的巨大潜力,不存在增长动力枯竭的问题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就下一步宏调政策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

对此,权威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解读说,所谓“宏观政策要稳”,一方面应保持积极加稳健的政策组合和政策基调不变;另一方面也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更严峻局面的政策预案与项目储备。

“未来经济增速如果继续下行,如季度GDP增速低于7%、月度工业增加值低于8%、就业形势更加困难,可适当放松财政货币政策,果断采取减税发债、降息降准、放松信贷等举措,以释放流动性。”该人士认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应是促进消费增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所谓“微观政策要活”,在其看来,也应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当前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后劲缺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即微观主体活力不足、后劲缺乏,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得还不够好,在微观经济领域应减少政府干预;二是未来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加快改革,优化调控政策和措施,来打破对企业创造力的束缚,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

所谓“社会政策要托底”,则主要强调要构筑好社会保障这一市场经济的基石,筑牢防范市场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防火墙”。“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远未完善,一些风险防范的短板还存在,仍需加紧完善。”他说。

“当前唱衰中国的声音背后,实际上存在着让中国政府改变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企图。”面对国外不少经济学者和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释放出的悲观情绪,权威人士表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传达了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信号,“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总体上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一致,宏观调控政策不存在大的调整基础。”

8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等都出现回升。“这表明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下一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应通过加大“稳中有为”的力度,实现全年乃至未来若干年的“稳中有进”。

推荐阅读:

总理“定调”宏观调控:区间管理稳预期

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调控——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

宏观调控应更加注重“供给管理”

不能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全盘否定国家宏观调控

宋养琰:对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可采取四种手段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