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ediaFile/2013/0510/MAIN201305101420000068170449116.jpg)
经济学家 宋养琰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万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九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其主旨就是在解决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下功夫”。就此,经济学家宋养琰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为切入点,深入地论述了如何来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他指出,不能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全盘否定计划,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计划。
记者:宋老师,在经济学范畴中,市场调控与计划调控都属于经济调控手段。目前社会中有一些声音,认为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宏观调控的领域还是有些大,您是如何看待二者在经济运行中的辩证关系的?
宋养琰:从特定的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经济范畴。商品经济是相对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市场经济是相对计划经济而言。前者说的是经济形态,后者说的是经济体制。
从总体上说,即从经济体制上说,我国的目前经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从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人类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更高形式。但不能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全盘否定计划,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计划。
我们通常是:“矫枉过正”。问题是“矫枉”是否一定要“过正”或“过正”不可呢?我看未必。按照当代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我认为皆可取而用之;一些无益的东西,皆应舍而弃之。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诸如行政的、法律的、财政的手段等,统筹兼顾,合理组合,适当安排,使之成为系统,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服务。
记者: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来讲,您认为有哪些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调控手段和方法呢?
宋养琰:当代市场经济的实践已经向我们表明,新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方法和方式,归纳起来,就其特定的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向性调控”(又称“柔调”)“导向性调控”是国家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秩序和轨迹,通过必要的计划、政策以及契约、合同关系等作用于市场,并通过市场诱导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协调、稳妥、高效地运行。在导向性调控中,指导性计划占重要地位。2、“参量性调控”(又称“量调”)“参量性调控”指的是国家以一些企业的产权或产品所有者的身份,直接进入市场,通过买卖活动,参与市场并有目的地调节市场。3.“制动性调控”(又称“刚调”)制动性调控指的是国家为了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有效管理,在必要时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制动性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国家制定的直接计划、法令和法规和各种必要的行政手段等。
相关阅读:
学者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