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新三条”明晰中国宏观调控大方向
2013年08月08日10:5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新三条”明晰宏调大方向

下行压力中实现“稳中有为”

“平稳之中,困难也在显现。”张立群说,“在财力下降的情况下,财政资金的使用就面临考验。”他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到了关键时期,面临着资金如何有效保障的难题。

与此同时,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得到确保,这对保证消费的平稳增长也尤为重要。这正是中央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主要考量。

正因为如此,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

综合项目投资和公共服务资金保障两方面的需求,张立群表示,下半年以至更长时间内,稳定市场需求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具体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则要求“稳投资”、“稳消费”和“稳出口”同步推进。受访专家认为,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部署正是包含了这样的用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向本刊记者表示,进一步公平税负、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三项举措都是“稳中有为”的具体表现,“包含了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同时策动投资、内需、出口三驾马车,既着眼改革大系统,又注意改善微循环。”

比如,投资方面,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他认为,铁路建设是区域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必要铺垫,是绕不开的“瓶颈”。加上此前对棚户区改造的部署,投资大体锁定城市和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领域。

“投资作为现阶段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必须重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在王军看来,为使经济转入温和回升,应继续保持投资规模适度增长,未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左右甚至再略高一些非常必要,“应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凡是可通过收费形成较为稳定的利益回报机制、可使用市场开发权让渡的准公共产品,政府都应尽可能创造更好条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中国经济‘保8’时,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按10%或12%安排,对现实情况缺乏预案,财政政策的安排也是按既有路径设计,与现实增长速度并不适应。”尹中卿认为,当前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各级政府对转型的认识更加深刻,转型的紧迫性和主动性也更加强烈,“探索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正在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

采访最后,张立群认为,不论国内外情况如何复杂多变,“最大的基本面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最大基本面不会变,“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谋求发展、谋求生活进一步改善的努力所能释放的潜力是巨大的,各方面发展的动力都很强劲,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中国不存在增长动力枯竭的问题。这是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记者 王仁贵 实习生 陈迪 付雪花)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