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调控——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
马宏伟
2013年07月25日13: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具有怎样的意义?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抑制局部经济过热的重要着力点

刘国光说,目前宏观经济总体没有过热,但对局部经济过热,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否则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过猛,盲目兴办开发区占用大量耕地,煤、电、油、运和一些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物价特别是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制约。局部性的问题会带来全局性的影响。如不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抑制局部经济过热,就很难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就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

从结构上看,一方面,一些行业和部门扩张过快、投资过大,导致经济运行绷得过紧;另一方面,还有相当多的地区、部门和行业偏冷,比如农业、西部地区以及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投资还很不够,发展仍比较滞后。这就决定了宏观调控不能“急刹车”、“一刀切”,而是要有保有压,有抑制有发展。既要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和盲目发展,又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从体制上看,不能否认,钢铁、水泥和铝的过快增长,有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消费升级,住宅、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的因素,但其根源在于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仍在起作用,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还远未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增长方式上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转变,一些企业经营粗放、管理落后,跑冒滴漏严重;一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落后设备和落后企业没有退出市场。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

体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是长期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结构问题既是长期问题,又是短期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既要着眼长远,又可通过采取有力措施较快见效。中央科学判断形势,动手早,采取的措施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控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从目前的形势看,调控的力度还可以加大一点,但也应注意把握好度。

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投资膨胀向消费膨胀的传导受阻

我国以往的经济过热往往伴随着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今年1月—5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仅为3.3%,有些商品如家电、手机等的价格还在下降。刘国光认为,这说明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一般来说,投资需求并不都是对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其中有一部分通过基建职工工资,直接转化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又有一部分通过提供设备、材料等的生产部门的职工工资,间接转化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如此类推,投资需求中就有相当比例转化为消费需求,根据过去的经验数据,这一比例约为40%。这就是说,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滞,投资膨胀引起生产资料需求膨胀,再引起消费资料需求膨胀,就会带动物价大幅上涨。这是过去的一条规律。但到目前为止,这条规律并没有发挥作用,投资品价格上涨到最终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不灵了。

这是为什么呢?第一,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成本下降,商品价格也必然下降。如手机、家电、汽车等就是这种情况。第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如这几年汽车价格的频频下调,就与此有很大的关系。第三,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市场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即使在目前,除了煤、电、油、运等少数商品和服务,绝大多数商品依然供过于求。这种基本的市场关系,决定了消费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也意味着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约束,受购买力制约,不能再单纯靠投资推动。第四,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其原因有二: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收入高者不想消费,收入低者想消费却没有钱;二是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居民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支出预期增加,不敢花钱。

在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不再随着投资的扩张而膨胀,投资没有最终消费支撑的情况下,如果再扩大投资规模,那么今天的投资一两年后就是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必然导致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导致大量的企业停产、倒闭和职工下岗,以及大量的银行呆账、坏账。由此更可以看出,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