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经济观察
专家:农民养老支付更需公平
邓大松 杨 东
2013年07月23日08:25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农民养老:支付更需公平

农村养老,关乎亿万农民福祉和利益,不是小事。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中国广大农村区域正式推出了与城镇企业职工类似的“通胀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简称“新农保”。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安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提高广大农民老年收入水平的重视,也是满足农民养老保障需求,进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差异的现实举措之一。

基于未来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建设预期,政策将“新农保”的制度模式定义为和城保一致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结构,其中体现公平和互济性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设计以公共财政补贴的专项预算模式,实行非缴费型普惠制,按照统一额度计发。整齐划一的基础养老金给付标准,从表面上似乎是绝对公平的。然而,在遭遇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生活水平差距的现实问题时,却在事实上造成一种养老保险给付的不公平。

《指导意见》确定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统一标准是55元/月/人或者660元/年/人。另一方面,反映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人均纯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却是很不均衡的。2010年全国最高的人均纯收入在上海,是12482.9元,同期最低在甘肃省,只有2980.1元,前者约为后者的4.2倍。而评价“新农保”给付公平性的关键指标是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它恰好是基础养老金给付与人均纯收入的比值。因此,在基础养老金给付不变的前提下,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地区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反而越低,并且与人均纯收入呈反比例的变化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政策的制定追求绝对的公平,却忽视了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所植根的具体经济环境的差异性,从而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

有鉴于此,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立足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角度,统一替代率水平才是公平性建设的正确之路。

这方面,国外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通常也是依赖统一的基础养老金收入替代率来实现养老保险的公平性目标的。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