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斌 (时间:5月12日 地点:湖南省图书馆)
我们从李鸿章说起。因为他是曾国藩的学生,这个师生之谊大概是在曾国藩35岁的时候开始的。这一年,曾国藩得了肺病,在北京的报国寺静养。李鸿章以弟子的身份来侍奉他,这就得到了曾国藩的亲炙,成为他的弟子。
后来曾国藩回乡,因为太平天国起义,他就在湖南搞团练,要镇压太平军。李鸿章也没闲着,他跑回老家安徽合肥,也搞起了团练。不过他在安徽混得很不得志,就写信给曾国藩:“老师我混得不行,我到你门下来做幕僚吧。”
李鸿章本以为曾国藩立马就会答应,哪晓得等了一个月也没有得到回信。他急了,就托一个朋友去打探消息。这个朋友拐弯抹角地探听,曾国藩却没有什么反应。这个朋友干脆做起说客来,他说:少荃是有大才的人,现在来投奔您,您为什么不答应呢?曾国藩装模作样地说:少荃确实有才,这个人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我们湖南只是一条小水沟,怎么容得下他这艘大船呢。那个朋友再三劝说,曾国藩才勉强同意。
曾国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非常了解李鸿章。李鸿章虽然是有大才,却是毛病一箩筐。所以要把他的锐气打压一下,先磨磨性。李鸿章虽然磨了性,但是毛病还有不少。曾国藩这个人律己很严,早睡、早起、早吃饭、早办事。而李鸿章却非要到日上三竿才能起床,所以他就撒谎,好美美地睡觉。曾国藩决定治治他。有一天早上,曾国藩派人去叫李鸿章。李鸿章称病不起,曾国藩就再三派人去叫。李鸿章一看没有办法,只好来了。曾国藩也没睬他,吩咐大家先吃早饭。
吃过饭以后,曾国藩把李鸿章叫过来。他说:少荃,你在我这办事,就要知道我待人接物的原则。这个原则只有一个字——“诚”。说完这话,曾国藩掉头就走,把李鸿章给晾在那里。打那以后,李鸿章开始严格地约束自己,改了不少缺点。他的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曾国藩的一个重要助手。
湘军攻陷安庆以后,曾国藩让李鸿章回合肥,再拉起一支队伍,形成对太平军的夹击之势。李鸿章说他有很多困难。曾国藩不仅给了他各种物资,还从湘军中拨了九个营给他作为起家的班底。在老师的支持之下,李鸿章回到合肥,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可以和湘军齐名的淮军。李鸿章带着这支队伍,迅速向江苏、浙江一带推进,打了很多胜仗,对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曾国藩马上上表,保奏李鸿章,使他升为江苏巡抚,加太子少保,封一等肃毅伯。这样,李鸿章在离开曾国藩两年以后,声望就已经和老师并驾齐驱了。老师的提携让李鸿章非常感动。他投桃报李,对曾国藩的要求,想尽办法去满足。有一次,湘军急需八万两饷银。李鸿章这个时候正在和太平军作战,他手上也没有多少银子。他却挤出六万两送给湘军,解了湘军的燃眉之急。
曾国荃围攻南京的时候,两年都没打下来。朝廷很着急,下令李鸿章会攻。李鸿章当然知道曾国荃不愿与他人分享这一“首功”,所以他就打太极拳,软磨硬扛,甚至不惜装病来推脱。他奏称:自己“感冒风湿,眠食顿减”,即行回苏“就医”。这样就拖延了数月之久,使曾国荃顺利攻占南京。南京攻下后不久,李鸿章前去拜会,曾国藩亲自出城到下关去迎接。李鸿章要行参见大礼,曾国藩上前一步用手挽起,对他说:“愚兄弟薄面,赖子全矣。”
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急流勇退。而李鸿章在朝廷的地位却节节攀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
1872年,曾国藩去世。李鸿章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在北京寄了一副挽联过来。挽联是这么写的:“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泰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安内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这副挽联除了对老师的高度评价之外,还念念不忘其授业与提携之恩,表示要继承老师的衣钵,使“薪尽火传”。那么,李鸿章讲“薪尽火传”,他都从曾国藩那里继承了什么呢?他继承了曾国藩的一身本事,甚至比老师还要高明。但是,李鸿章独独没有学会曾国藩的做人。
曾国藩是一位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体现了儒家的很多优秀的人格品质。他在对自己、对同僚、对皇上,在立德、立言、立行等等方面都做得臻于完美。
我们先说做人。真正的儒者对自身的要求是很严的,因为儒家是从做人开始的,要先修身养性,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曾国藩在这上面做得可能更过一点,他对自己很苛刻,有点类似于印度的苦行僧。不仅要求自己非常严格,曾国藩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所以他的子女没有一个是“坑爹”的。我们都知道曾纪泽、曾纪鸿,这是曾家的二代。到了三代呢?曾宝荪、曾约农,也都是一代大家。曾氏后人人才辈出,这跟曾国藩言传身教很有关系。
再说对同僚。曾国藩一直宽厚为上,以仁待人。例如对于左宗棠,曾国藩是有知遇之恩的;但左宗棠一直恃才自傲,出语尖刻。每到此时,曾国藩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淡化处理,在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时常做出一些妥协。
曾国藩很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李鸿章就是曾国藩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没有他的敲打,没有他的举荐,也就没有了这位晚清重臣。除了李鸿章、左宗棠,像胡林翼、郭嵩焘、沈葆桢这些人,都是曾国藩提拔起来的。此外,在曾国藩的幕府中,还有一批才高八斗的学人,比如薛福成、吴汝纶、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等,这些人在后来的洋务运动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曾国藩周围是当时社会精英的聚集点。而对皇上,曾国藩则无限忠诚。太平天国起义以后,八旗军不行了,曾国藩噌地一下站出来,说:“我干,我来”。《论语》里面有句话,叫“礼失而求诸野”,曾国藩组建湘军,就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他忠君爱国理想的。
他一干十几年,辛辛苦苦,百败百战,最后击灭了太平军。曾国藩掌握着一个精英集团,一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队。有人劝他,你干脆称帝吧。但是曾国藩并没有这么做,他为了让皇帝安心,让朝廷放心,让自己全节,于是自解兵权。
我们从对自己、对同僚、对皇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曾国藩在做人和做事两者关系的处理上,是先做人再做事。
而作为他得意门生的李鸿章却不是这样,李鸿章是为做事而做人。曾国藩曾评价说,他这个弟子一门心思只想当官。而李鸿章在官场上,想要游刃有余,要如鱼得水,做人就不能像他老师那样太固执。他必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显得没有品行了。所以他们同时代的人就说,李鸿章是一个有才华而无品行的人。
如果对曾国藩和李鸿章这师徒二人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和弟子比起来,曾国藩应该说活得更有人文思想,更有宗教情怀;曾国藩的人生更加执著一些,也更加真诚一些。
(钱 斌: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千年一笔谈》。)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