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隐患
15年免费或加剧城乡教育差距,“能源兴教”非长久之计
榆林市的抢跑,领先的不仅是“北上广”。在今年年初发布的香港施政报告中,15年免费教育刚刚提上议事日程。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曾表示,整个政策可在数年内成形,并在5年内付诸实行。
“政府能把财政向教育倾斜,做法值得鼓励,但免费教育不只是免掉学费那么简单。”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认为,在解决教育矛盾的进程中,存在着优先级的问题。“办好义务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均衡化完成了没有、择校杜绝了没有,这是当地政府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因为财力殷实,神木县成为榆林的教育高地之一,加之免费教育的福利,2万名在园幼儿中,有1/3来自外地。“寄宿生数量增加了,加重了学校寄宿的负担。”神木县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李广智坦言。
县城饱和化,基层空心化——阮林军所管理的学校,7年间学生流失了七成。“大部分的娃跟着父母到外地上学,大部分去了县城,或者矿区。”乔彦林说,“既然哪里都免费,为啥不去学校条件更好、老师水平更高的县城?”
一个质朴的反问,恰恰道明了15年免费教育的双刃性。在专家眼里,15年免费教育与义务教育有着极强的相关性,义务教育的既有“病症”,或许会因为这味药的加入,而更加“上火”。
据了解,15年免费教育的提案一抛出,香港教育界就出现了许多追问:幼儿园是否需要统一派位,跨区上学怎么办,幼儿园教师的薪资是否统一标准……涂艳国也坦言,教育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广泛征询、谨慎落实,“榆林是否经过了这样的民主商讨,不得而知。”
对于榆林市普惠性质的教育扶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天山提出了效益的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这笔扶持款项?如果能把这笔投入集中起来用于最需要的孩子身上,扩大对这群人的扶持力度,效果会不会更好?”
这样的疑问,日本也在思索。2010年推出的《高中学费免费化法案》,所有公立高中无须缴纳学费,私立高中学生根据情况享受补贴。这样的扶持方式被不少专家视作“乱撒钱”。据报道,新一届日本政府也将着手对这个法案进行修正,扶持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学生,把钱花在刀刃上。
而15年免费教育的持续性,也让曾天山担忧。“榆林也好,长治也罢,都是能源型城市。能源枯竭了,钱从哪里来?”针对现实问题,曾天山建议,“资源枯竭后陷入财政困境、难以转型的城市不是没有先例,榆林应该以之为鉴,打造更为坚实、持久的财政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