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效率提高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贯彻落实这一精神,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应注重通过效率提高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上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结构明显不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重点也不一样。从政策角度看,东部较发达地区应放弃过去干预产业发展的做法,着力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中西部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可以引导有限的资本流入需要发展的产业,鼓励新企业进入市场,加强有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获取外部人才、技术等。就全局来说,应坚持全国一盘棋,在税收、价格、市场准入等方面形成有利的外部环境,使不同地区和企业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向前迈进。
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形成反映产业和企业真实效率的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运行的指针,合理的相对价格体系能够反映各个产业的效率高低,有效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价格体制改革开始的,但目前还有一些重要产品价格没有市场化,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利率等的价格改革还有待深化,相对价格体系还不尽合理,因而难以显示产业和企业真实效率的高低。所以,走效率提高引导结构调整之路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和合理的相对价格体系。
保持制造业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我国制造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也有明显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并不意味着放弃制造业,而是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推动制造业升级。同时,应推动服务业与工业结合,通过效率的持续提高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扩大服务业规模,特别是要打破垄断,降低现代服务业准入门槛,并使其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