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测算受什么影响?
受访者表现、样本数量、抽样方法、难以统计的收入项目等都能影响测算结果
多位专家都承认,在现实操作当中,基尼系数的测算存在很多难题。
“住户调查的可靠性、随机样本数量及抽样方法的选择、二元结构明显的国家城乡收入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难以统计的一些收入项目,都严重影响基尼系数的估算结果。”尹晨说,科学的计算基尼系数需要3个基础条件:一是获取真实的居民收入数据,二是正确处理原始数据,三是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在抽样调查过程中,受访者的表现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刘元春说,受访者不一定会如实填写和正确填写,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收入户不愿透露真实收入、有些农村住户受文化水平所限不会填写,甚至还有一些受访者敷衍对待,不配合调查,拒访率较高。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只要是进行住户调查,就存在这个问题。
尹晨认为,这些问题与制度缺陷有关联。由于我国缺乏健全的财产、收入登记及纳税制度,因此高收入样本的收集很难。同时,统计上也存在问题,2010年全国城镇住户调查样本为65607户,到区县一级一般只有100户。如果某个区县抽到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该区县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大幅提高,因此高收入家庭数据往往会被删除。2010年全国城镇住户调查浙江省的4450户样本户中,最高收入的家庭年总收入只有66.5万元,这与浙江省整体状况有偏差。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岳希明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表示,数据收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估计方法的不断改善,都有可能使得现在公布的基尼系数出现上下2到3个百分点的波动。这实属正常。
为何与个人感受有偏差?
个人在自己活动范围内难以观察全面情况;建议统计部门对公众质疑及时回应
在国家统计局的基尼系数公布之后,许多人提出了质疑,认为与他们感知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存在较大的偏差。这是为什么呢?
尹晨认为,这源于多种原因。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己的社会活动范围之内自发地进行“收入差距抽样调查”,其结果与观察者本身的客观条件、活动范围、社会经历等有关,不可能像全国调查那样全面。比如从偏远的贫困地区进入大都市的流动人口,他们的观察视野中就会有比较多的极高收入群体和极低收入群体,中间收入群体则相对较少,他们感觉贫富两极化十分明显,印象中的基尼系数就会偏高。
尹晨认为,统计部门应不断完善数据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在不影响保密性前提下,就中国相关统计数据的采集和加工过程向公众进行介绍,对相关的统计知识进行普及教育,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公众不信任感,对公众的质疑也应及时予以客观全面的回应。
不过,岳希明和李实表示,靠统计方法、调查方法的改进,不可能改变一个更基本的事实,即目前某些高收入居民拥有大量灰色收入,这是导致目前数据偏差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统计部门的责任,而只能靠推进完善制度,提高透明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靠公众监督来消除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