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年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下发1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不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回顾农业农村经济十年的发展历程,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
韩长赋:可以说,这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十年,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有许多工作经验值得总结发扬。一是始终坚持把促进增粮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任务,作为农业部门的首要职责,自觉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谋划工作、夯实农业基础。二是始终坚持把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为根本依靠,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科技人员支农兴粮的积极性。三是始终坚持把强化物质装备、科技进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五是始终坚持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突出重点区域、重要产品,抓住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以新突破打开新局面。六是始终坚持把内部联动和外部合作作为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整合系统资源,加强协调协作,形成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强大合力。
记者: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韩长赋: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根本路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使命。
一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挑战。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持续刚性增长,主要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而且,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高度关注,要求越来越高。今后,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对重要农产品品种进行战略平衡,着力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是农民收入要实现翻一番的新目标,广辟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面临新挑战。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未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实现这个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从收入构成看,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2011年家庭经营收入占比已下降到46.2%,工资性收入占比上升到42.5%,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两者之和占比仅为11.3%。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必须适应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稳定增加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创造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三是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原来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也快速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迫切要求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保护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四是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的矛盾日益加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当前农业生产的要素和环境已绷得很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难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缺口达到 300多亿立方米,近10年来平均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600亿斤以上。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愈显严重,化肥、农药、农膜过量低效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日益凸显,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利用导致渔业水域生态恶化,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可以说,过于倚重资源消耗的发展路子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推进绿色生产,尽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问题突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保证农业发展“后继有人”面临新挑战。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总量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要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政策吸引、技术培训等措施,培养造就1亿左右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六是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但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深层次障碍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资源大量、廉价流向城市,公共投入投向农村数量、比重偏低,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