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大批学者所作论著分别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从历史学的角度、从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法学的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政治文化多有间接涉及,其学术建树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从这些论著来看,以阿尔蒙德等为代表的政治文化概念对国内学者影响甚大。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学者以此为基础补充了一些新见解。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种关于政治文化的看法:
第一种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心理三个层面的综合。如公丕祥、李义生就认为:“政治文化乃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用下,民族、国家、阶级和集团所建构的政治规范、政治制度和体系以及人们关于政治现象的态度、感情、心理、习惯、价值观念和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23]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朱日耀和郑敬高等人。
第二种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理论与政治心理和价值的综合。如戚珩认为:政治文化“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以理论形态出现的政治理论、政治意识,二是以情感、习俗等表现的政治心理,三是在上述两方面作用下形成的政治价值及判断。”[24]刘泽华、葛荃、胡象明等人也持同类看法。
第三种完全援引了阿尔蒙德等主流派的观点。如孙西克倾向于“接受国际政治学界对政治文化概念的限定,把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加以研究”。[25]
第四种有些近似于费根和塔克的综合性定义,即政治文化是心理和行为的综合。如赵军的观点:“政治文化是表现由一国政治体制、政治传统决定的公民和法人在取得经济、政治合法利益方面产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总态势的政治学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综合体现;它在心理、政治、社会分析结合的方面提供了判定一国政治发展现状、程度和方向的方法论基础。”[26]
还需要在这里论及的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在国内不少论著中频繁使用的概念。围绕这个问题,主要有三个观点:
第一个是将其限定为历史和过去。如刘泽华等学者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传统的‘政治系统’相对,即中国古代君主政治赖以生成、运转和发展的文化条件和背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同于研究现代政治文化。现代政治文化研究以现实人的政治心态为主……。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已消失……,要通过分析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展现出历史人的政治心理、情感和意识。”[27]
第二个是将其界定为“发展到今天的东西”。如朱日耀就坚持,“每一历史时代的人们既是传统文化的承受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无法与历史传统隔绝……。因此,也就不能简单地把传统政治文化看作清中叶以前的文化,而更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我们体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不应该把重点放在体认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文化上,而应着重研究积淀于现时代的传统文化。”所以,他倾向于把它认作“从过去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东西”。[28]
第三个是认为“传统政治文化”和“政治文化传统”是不同的。首先是庞朴在I993年“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文,提出 “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后来有李慎之先生对此加以更明了的解释。他说:“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其中任何一种,不论从今人看来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只要没有消失,或者基本上没有受到(1840年以来)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彻底改造的都算。但是它又是一个变化的、包容的、吸收的概念。”“文化传统则不然。它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影响几乎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它支配著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它是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因此,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复杂的、可以变动不居的;而文化传统应该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29]
关于“政治文化”的涵义,我基本认同美国学者尤其是以阿尔蒙德为代表的观点,即认为,政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系统及其运作层面的观念依托。
我的理由是,如果将政治的所有方面泛文化化,那么政治制度、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相异的特色和界限就不清了。政治思想是外在符号性质的东西,它有可能或不一定可能成为人们内化的态度和心理;政治制度则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已,它们所表现的制度文化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其所透露的政治价值。正如一堆建筑的文化含义不在砖瓦钢木而在于其风格、一纸绘画的文化含义不在纸笔砚墨而在于其神韵一样,离开了观念形态的精神,政治制度之物体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是不可思议的。文化的这一观念价值意义在中国近代以后制度变革的屡次失败中得到了印证。
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国政治文化”这三个称说,我认为实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不同称谓。在理解它们时,不能离开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文化”的基本属性。以此作为界定标准,那么刘泽华先生等的界定侧重的是政治考古意义;而李慎之先生的界定虽认同了“文化”本质,但其“稳定的、恒久单一的”说法又把“文化传统”强调到了极端的程度。文化传统再稳定也只是相对的,如果认为“它是不变的”,不仅会抵牾哲学的辩证方法,而且也忽略人性的本质。比较起来,朱日耀的看法应当是有道理的。
受上述多家之说的启发,本文就此提出,无论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文化传统,还是中国政治文化,三者实质上都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仍在政治生活中活着的东西,是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中国政治系统和政治运作层面的依托。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