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前言 国家大势与复兴大业
2012年12月20日10:3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百年大势系复兴

历史之美在于从复杂凌乱的线索中找到规律、发现大势。近百年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波澜壮阔且极不平凡的一个百年。大震荡、大变动、大跨越,成为镌刻在这百年岁月传奇中的鲜明印记。其间却总有一条贯穿始终的路,想起它,你会觉得它很美、很壮丽;触摸它,你又会觉得它很远、很艰辛。这条路就是承载百年国家大势的复兴路。

毛泽东在著名的《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翻开历史的长卷,风云际会的时代,惊天动地的英雄,在颇具诗人气质的毛泽东笔下,只不过“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魂牵梦萦的“复兴路”,却总是出现在毛泽东的笔端,并深深印刻在毛泽东和中华儿女的心头。近百年来,多少事围绕着“复兴路”而发生、演绎、展开,多少人为了心中的“复兴梦”而流汗、淌血、落泪,这恐怕连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都不能够统计完整。

什么是复兴?复兴,就是从一个高处跌落,而后再重新站上另一个高处。复兴之路,就是中华民族经由鼎盛到衰败,而后又重新通往辉煌之路。

纵观世界历史,很少有一个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那样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谱写如此壮丽的复兴史诗。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兴起过一个个辉煌文明和强盛民族,但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往往都走向没落,有的甚至消失得杳无踪迹,在历史的长空中留下悲天悯人的叹息。

从古巴比伦王国到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这些文明古国早已成为单纯的地理标记。从罗马帝国到奥匈帝国、蒙古帝国,从海上霸主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多少称霸世界的强国走向没落后,再也没有重返世界舞台的轴心。

中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例,也是一个范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经数千年却始终未曾中断过的优秀文明,古代中国也曾长期保持世界强国的国际地位。但这一切,从明朝后期特别是清朝康乾以后开始起了变化。当西方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由科技革命所驱动的工业革命和资本对外扩张之时,中国这一东方大国却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国力日渐式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碎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残梦,中国人民陷入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悲惨境地,中国社会陷入畸形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国从世界舞台的中心退至世界体系的边缘。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就这样异常艰巨地摆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前。

无疑,推动民族复兴是要付出代价的。鲁迅先生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这八十年里,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也经受了一次次无路可走的迷茫和痛楚。从鸦片战争后的警醒与困顿,到甲午中日海战后的悲情与绝望,再到辛亥革命后的挫败与挣扎,一切斗争均告失败。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封建王朝敲响了丧钟,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辛亥英雄们所追寻和期盼的“民主共和”的理想,却没有真正实现。随后,民族复兴的大旗遭遇了军阀混战的血雨腥风,在内忧外患中艰难挺立。

固然,要复兴、要革命,就难免有牺牲、有阵痛。鲁迅先生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但中华民族的复兴路却显得异常艰辛、异常漫长。毕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弥留之际留下了这样的政治遗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告诫和慨叹。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对于一个伟大民族而言,牺牲和阵痛换来的是愈挫愈奋的精神和力量,迷茫和困顿换来的是转折关头的反思和自醒。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的继承者,更是孙中山的超越者。作为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国家大势所在,从党成立伊始就将民族复兴铭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超越者,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国家大势所趋,艰辛探索出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事实上,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就开始重新寻求复兴之路,在极大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五四运动发生后,民族复兴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