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西方城鄉運動對我國城鎮化的借鑒意義【5】

傅兆君

2016年08月18日10:31    來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年7月上

原標題:西方城鄉運動對我國城鎮化的借鑒意義

  中小城鎮建設有助於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集中表現為:一方面,可以吸納周邊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降低農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的風險和成本,緩解對現有大城市就業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壓力,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大城市與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另一方面,能夠推動農業產業化和以服務業為主的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有助於優化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結構,實現農民增收。

  推動城市發展對農村的反哺。不少發展中國家由於農業生產萎縮或停滯,工業化難以推進(以泰國為例),而發達國家在工業化中后期仍重視發展農業,仍在保護本地農業的發展(以美國俄勒岡州為例),這均足以証明,在工業化的任何階段,都不能忽視農業,應當保証農業在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

  中國已進入工業化發展中期,但農業基礎仍相對薄弱,且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更應該使農業成為國民經濟補助的部門。在政策上表現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實現城市發展對農村和農業的反哺。應當發揮城市發展的擴散效應,推動農業結構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不斷提高農村農業和城市工業的產業銜接,從而較快地完成生產方式的轉換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

  改善地方政府管理體制。國外地方政府權力下放式管理的研究對於如今中國很多地方省市正在進行的“擴權強縣”改革,具有實際的借鑒與參考價值。

  首先,權力下放主要是為了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優化地方政府的治理結構。其次,權力下放可以促進地方經濟以及社會管理的需求同現有地方政府管理權限相適應,有助於地方政府更好地發展本地的經濟社會事務。再次,權力下放必須協調好各級政府之間的關系,包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在此期間,地方政府也需要從加強自身管理能力、明確區域管轄權和突出治理合法性三個方面來不斷提高其綜合管理水平。

  完善各項農村基礎設施。眾所周知,實現農村發展是縮小城鄉差距的主要手段,而城鄉基礎設施的均等化發展則是其中的重要目標。第一,建設快速便捷的交通運輸體系,可以保証城鄉生產活動的密切聯系,便於城鄉居民的遠距離通勤與日常出行。第二,促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以實現城鄉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第三,在抓好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要全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能教育。第四,完善農村地區的醫療設施,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第五,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總之,必須進一步增加對農村地區的財政資源投入,推動和落實針對農村發展的金融、財稅、土地利用改革。

  結語

  城鄉關系是否良性發展,直接關系到一國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大局。現階段,盡管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均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績,但城鄉二元分割的問題尚未根除,城鄉關系的全面改善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制約因素。“十三五”時期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基於五大發展理念,有必要積極地吸取更多富有成效的發達國家城鄉關系研究成果和城鄉治理經驗,在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的基礎上,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關系的根本性轉變。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80頁。

  2、Tacoli, C. , "Rural-urban interactions: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1998, 10(1),p.147.

  3、Isserma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Rural America in the Next Century,"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01, 24(I), pp.38-58.

  4、Mylott, E.,"Urban-Rural Connection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ttp://ir.library.oregonstale.edu/xnilui/handle/1957/10574?show=full, 2009-02-20.

  5、Tacoli, C., "Rural-Urban Linkages and Pro-Poor Agricultural Growth: An Overview," OECD DACPOVNET Agriculture and Pro-Poor Growth Task Team Helsinki Workshop, 2004, pp.2-3.

  6、MCGEE T G , "Labour force change and mobility in the ext ended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Asia," In ROLAND FUCHS, eds. Mega -City Growth and The Future, U N:University Press, 1994 ,pp.62 -102 .

  7、DOUGLASS , MIKE, "A regional network st rategy for reciprocal rural -urban linkages," An Agenda for Policy Research with Reference to Indonesia, Third World Planning Review , 1998a, 20(1).

  8、Caffyn, A. and Dahlstr6m. M., "Urban-rural interdependencies: joining up policy in practice," Regional Studies, 2005, 39,pp.283-296.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學術前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