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專訪求是雜志社社長

李捷:常懷憂國憂黨憂民之心,“趕考”路上勇擔當

人民網 萬鵬

2014年11月24日14:1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65年前3月5日,毛澤東同志在提出“兩個務必”的號召,帶領全黨“進京趕考”﹔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手中,每一位黨員干部都面臨著新的“趕考”任務。在11月21日舉辦的“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和黨的作風建設”黨性教育延安論壇前夕,我們邀請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做客人民網嘉賓訪談,與網友們一起探討這一話題。 

 

主持人:在2014年11月21日,求是雜志社將與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聯合召開主題為“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和黨的作風建設”的黨性教育延安論壇,您可否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此次主題的背景?

李 捷:65年之前,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3月5日專門在黨內提出“兩個務必”這個號召,帶領全黨“進京趕考”﹔65年后,在2014年11月21號,我們將召開這次主題為“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和黨的作風建設”的黨性教育延安論壇,目的就是要深入研究當前黨的群眾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黨群、干群關系面臨的新考驗,深入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性教育新思路、新舉措,進一步研究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那麼,說道背景,首先,要講清楚什麼是“兩個務必”。當時,中國共產黨經歷了28年的奮斗歷史,即將從一個從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政黨,成為一個執掌全國政權的政黨。1949年3月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並向全黨提出了一個號召“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兩個務必”。

其次,要了解“兩個務必”提出的原因。這就不得不提到一段歷史事件,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一支農民起義軍佔領了北京城,加速了明朝滅亡的腳步。但是,這支農民起義軍的勝利並沒有持續很久。在佔領北京城后,這些人開始變得驕傲起來,做官的做官,搶金銀財寶的搶金銀財寶,討小老婆的討小老婆,官員喪失了斗志,政權失去了民心。最后,隨著清軍的入關而不得不撤出北京,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也就此宣告失敗。毛澤東同志曾特別提及過這件事情,並從中反思到當時的革命。

同一時期,郭沫若先生也以李自成的這一歷史性悲劇為背景寫了一篇文章,這就是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這篇曠世雄文中,郭沫若先生認真分析了明朝滅亡的原因,把明思宗的統治與李自成的始末作了對照的敘述和客觀的評價。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文筆優美,用散文體來書寫歷史。文章有力地發揮了“借古諷今”、“以史鑒今”的作用,具有振聾發聵的意義,至今讀來仍發人深省。

后來,毛澤東同志提議將這篇文章作為當時整風運動的文件。他認為,在我們黨2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很容易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這也是當年李自成犯的錯誤,那就是“小勝就小驕傲,大勝就大驕傲”,而每一次大驕傲都幾乎斷送了革命。當年的大革命失敗,還有中央革命根據地淪喪、中央紅軍被迫長征等,都証明了這樣一個道理。

3月23號,毛澤東同志帶著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軍委機關離開了西柏坡前往北平。臨行前,他就跟周恩來總理有這樣一個對話,他說:“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我們共產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至實現共產主義”。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主持人:事實証明,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趕考”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就在人們認為“趕考”已經成為歷史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又再次提醒全黨: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舊嚴峻復雜,“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時期再次提出趕考,背后有何深意?

李 捷:歷史有時很巧合,當年毛澤東提出“進京趕考”一定要合格,不能像李自成進了北京城又被人家給打出來,所以務必要保持“兩個務必”的精神。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又面臨的新考試。其意義主要在於我們黨正面臨著三個考驗。

第一,能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考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確定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即2021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的時候,即2049年,我們要全面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目標。這“兩個一百年”意味著什麼呢?自1840年以來,我們中華民族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稱之為“中國夢”的偉大理想,要在我們這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手上實現。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過程中,我們要有一種拼搏的精神,要有一種百米沖刺的精神,要有一種為民族、為人民義無反顧的精神。這個動力從哪裡來?就要從“兩個務必”的精神上來,要從憂患意識上來,還要從一種不進則退、敢於擔當的精神上來。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到了西柏坡重溫“兩個務必”,就是告誡我們,作為執政黨,我們的“趕考”永遠沒有結束。我們黨始終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也是總書記說的中國之夢、民族之夢、國家之夢,同時也是人民之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中國共產黨要再一次完成一個新的“進京趕考”的歷史經驗。能不能把這個奮斗目標最大限度地實現好,就要看中國共產黨的真本領了。這是一大考驗。

第二,中國共產黨能否長期執政的考驗。我們知道有一個規律,凡是勝利者都是在不斷戰勝我的過程中取得勝利,而失敗者往往也是自己被自己打敗。那麼,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斗爭中面臨著一個加強自身建設,不斷自我革新、自我戰勝的過程。而腐敗正是現在黨內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我們若想不斷發展,必須直面問題,堅定不移進行反腐斗爭。有人說,腐敗就是我們黨自身存在的一個毒瘤,是一個癌症,是不治之症。但是,我們並不相信這一套,它不是不治之症,是可治的。

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提出的“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口號,深得民心。同時,還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反腐境界:首先要形成一種震懾,讓他不敢腐。再形成一種制度,約束他不能腐。最后利用理想信念、黨性教育打造一個思想的牢籠,讓他不想腐。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這場反腐敗斗爭關系到中國共產黨能不能長期執政,也關系到我們這個黨和國家會不會因為脫離群眾和腐敗蔓延而變質,這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第三,能否實現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考驗。中國從來沒有像任何一個時期,像我們現在這樣,越來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世界舞台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我們中華民族有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當前的中國正在為世界的和平發展,為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加有利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而不斷努力,未來也將發揮更大作用。比如,中國近期一系列的外交舉動——北京的APEC,澳大利亞的G20峰會,習近平總書記訪問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也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帶一路”的建設。其目的就是要為中國周邊、歐亞大陸和亞太地區的廣大人民帶來更大福音,我們要在世界上建立一個更加廣闊、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世界發展的互利共贏的共同體。

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離了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是萬萬不行的,而這對我們黨來說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考驗——中國共產黨有沒有這種能力和抱負,使得中國人再度在世界上揚眉吐氣地站起來,同時也讓世界再度輝煌。

通過發展自己而贏得世界,這就是總書記再一次的強調進京“趕考”的重大意義。這個事情做好以后,是對中華民族有意義,對我們這個黨有利,對整個世界的發展也有利的,這就是它的幾大重要的作用。

相關閱讀:

李捷:要堅持“進京趕考”永遠在路上的使命擔當

陳燕楠:新時期“趕考”成功對每一位黨員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四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21日召開 聚焦共產黨人憂患意識

學者:新時期黨員應繼續樹立“憂患意識” 堅決糾正不良風氣

第四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主題發言摘要

第四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第二階段主題發言摘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李捷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