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萬鵬
主持人:行百裡者半九十,中國共產黨正面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否長期執政的重要關口,重提“趕考”也是強調我們黨必須避免驕兵必敗的歷史規律。那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的“趕考”內容和建國初期有何不同?
李 捷:這個不同可以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至少有三個主要方面。
第一,建國初期,老一輩革命家面臨的是由領 導革命的政黨轉向執掌政權的政黨的考驗,而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面臨是,中國共產黨在執掌全國政權這麼長時間以后,還能不能夠長期執政的考驗?這個執政不是一下子,而是要長期執政。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但我們也不能回避。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一些老牌的執政黨都因為自己黨內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下台,喪失了執政權。譬如,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就因為共產黨的垮台導致國家解體。這些歷史的教訓都是很深刻的。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怎樣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長期的執政,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考驗,也是當年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進京趕考”時候沒有遇到的新情況。這是第一個不同。
第二,我們面臨的國內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面臨的考驗,是新中國成立以后能不能迅速醫治戰爭的創傷,使整個中國有一個新的和平建設的良好局面。這個問題,我們黨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基本上解決了。與此同時,我們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國民黨留給我們的是一個爛攤子,如何修復處於崩潰邊緣的國民經濟。
當年我們面臨的形勢很嚴峻,那麼現在是不是就不嚴峻了呢?中國社會現在看起來歌舞升平,但我們黨面臨的考驗並沒有結束。盡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不要忘記,我們始終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還有兩億多的人口沒有脫離貧困線,我們還有諸如農民工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等待解決。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很多新的問題不斷產生。比如,產能相對過剩,暴露出我國經濟結構上存有的短板﹔再比如,現在大家熱議“APEC藍”,暴露了工業化過程中存在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不可避免的要付出代價﹔還有能源問題,如何保護我們有限資源等等。這都是需要我們很好地去正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形勢,一方面是巨大成就的積累,另一方面我們在取得成就的同時,諸多的復雜問題正在出現。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而盲目驕傲,我們就會犯“大勝則大驕傲”的歷史性錯誤。這種新的形勢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考驗,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即使我們取得較大的經濟成就,但我們還要牢記基本國情,不能忘記我們還有很多貧困人群等待我們救助,還有很多社會矛盾需要我們解決。
由此可見,新時期我們黨面臨的挑戰要比當年要嚴峻得多,也突出得多。
第三,黨內腐敗問題情況更加突出復雜。當前,黨內的腐敗現象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扭轉,但是腐敗這種高發、易發的態勢還在繼續,我們黨面臨的任務還非常嚴峻,稍微鬆弛一下很可能就會前功盡棄。而且,腐敗現象已經不是孤立事件,它暴露出來我們黨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價格交換原則,資本主義這些東西,現在還在污染著我們黨。另外,我們黨內現在也不純粹了,出現了政治上大大小小的“山頭”以及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團,這些現象總體上看雖然是局部的,但絕對不能蔓延開來,要找到有效的途徑進行解決。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建國初期,腐敗現象也曾出現,但當時社會經濟條件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尤其是后來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極大地限制住了腐敗現象的發生。市場經濟發展起來后,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由於市場經濟沒有受到充分的管理和約束、監督,其對我們的國家機器也帶來很多侵蝕。對外開放也一樣,好的東西會進來,但是泥沙俱下,且與國內原本存在的一些錯誤問題等串聯勾結在一起,腐敗現象也會伴隨而來。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環境的復雜程度也是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總體而言,相對建國之初,我們現在的“趕考”任務比以前更加艱巨、挑戰也更多。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們國家的物質基礎也比原來也要雄厚得多,我們的制度,包括法律也比以前要完善得多,我們黨治理國家的經驗也比以前要豐富得多。經過65年的積累,探索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我們黨現在已經變得更加成熟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優越性已經開始凸顯,我們是能夠爭取實現新時期“趕考”的成功的。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自信,不能因為當前存在很多復雜問題而喪失信心。信心是金子也買不來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喪失信心。
相關專題 |
· 李捷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