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高等教育本質的返璞歸真——中南大學改革發展調研報告

中央黨校《中國高校改革發展》課題組集體撰稿、李民教授審稿

2014年02月08日08:4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等教育就是要培養和造就國家需要的有用之才,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優質人才。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的科教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 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樣面臨著一些新問題與挑戰。中南大學准確把握大學定位,堅持解放思想,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中國現行教育狀況及中南大學教育改革概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中華,重在振興教育。高等教育狀況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我黨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在實踐中取得了豐富經驗,同時要求教育工作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深化教育規律。中南大學牢牢緊扣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敢為人先,勇於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道路,為當今高等教育吹來了一股清新空氣。

(一)巍巍哉湘文化,郁郁乎中南大

《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行道,君子以恆求真”。這三句話高度濃縮地提煉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和中華民族精神: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博愛、質朴、謙和、寬厚、大度、兼容,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以正直、善良、高尚的人格,持之以恆,追求真理。隨著時代的變遷中不斷充實新的內容,但中華民族文化精粹的內核則基本恆定,生長在中華民族文化根基上的中國知識分子自然應該率先修煉和具備這些優秀的品質。中國教育歷來力主傳承的也正是這些中華文明的優秀結晶。

這種優秀的精神內核發展到今天即勇於披荊斬棘的艱苦創業精神,勤於科技發明的開拓創新精神,樂於為民造福的犧牲奉獻精神,以及包容互補的民族團結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一支的湘文化不僅繼承了這些中華文明的優秀結晶,而且還自有一種善於發揚主觀能動性、敢為天下先的獨特性格品質。這種精神一脈傳承,成為湘文化價值取向的基礎,形成了民族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突出的愛國主義傳統指向以及個人對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無論在救亡圖存的舊時代還是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浸潤於湘文化中的仁人志士都以其崇實、主動、重行、通變、求真、達用的精神內核,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中南大學作為具有實力的高等院校,為社會培育了無數英才。深邃博大、敢為人先的湘文化,又賦予了中南大學引領風尚、開拓創新的歷史重擔。中南大學前臨“漫江碧透”的濤濤湘江,后倚“萬山紅遍”的巍巍岳麓。岳麓山古木參天,濃蔭匝地,鳴鳥成群﹔湘江水滔滔北去,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百舸爭流。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水乳相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傳承千年的湖湘文化與自由、科學、人本等現代精神融合,在中南大學結出了累累碩果,為萬馬齊喑的高等教育界投來一縷絢麗的陽光。

中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和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中南大學匯聚和培養造就了大批享譽中外的專家學者和各條戰線上的杰出人才,為黨和國家的教育科技及各項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中南大學又以“教授治校”“教授必須上講台”、“24小時對學生開放實驗室”、“破格提升22歲教授”、“實施最激進改革同時是增量式的改革”等頗有勇氣的舉動,一次又一次地聚焦了全社會的目光。“隻要做的事情是對的,哪怕是拖一天,就是犯罪。”張堯學校長如此描述自己的改革動因。中南大學的改革將向何處去?改革緣何如此接地氣、受支持?改革是否具備可推廣行?這些都是關心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關注民族未來的人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二)為高等教育把把脈、看看病

2003年,北京大學系統改革引發了全社會的強烈關注。然而,面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沉疴痼疾,高校改革的步伐卻顯得有些蹣跚和遲滯。根據黨的一貫思想,十八大報告又一次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無疑體現了國家對高等教育存在問題的正視與推行改革的決心。與國家給高等教育的定位和時代的要求相比,我國高校的現狀還有較大的差距。

一是歷史基礎薄弱。戰爭的失敗使得傳統文化被唯恐不能跟隨西方發展步伐的中國“精英”們棄之若敝履,西方的教育制度得以引進。大凡引進的東西,都必須經過一段痛苦的內化過程,方得彰顯成效。西方的現代教育制度經過了長達數百多年的發展和完善,豈是可以輕易“移植”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中國十幾億人口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教育在經濟的大潮涌動下也不得不受到“產業化”的影響。和發達國家的教育相比,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中國的教育發展還存在諸多不完備之處。

二是學術制度有待規范。學術圈內沒能夠深刻認識該問題的嚴重性,沒有投注有效的人力物力解決該問題。嚴格的學術規范直接決定了研究水平的高低,制約著學術的進步和發展。在中國學術界,由於學術規范的不完善,有人靠抄襲剽竊卻能夠在學術圈混跡。這對那些真正搞學術研究的學者們來說是極大的不公平。在這樣的條件下,勢必會讓願意奉獻一生鑽研學術的人思忖再三。

三是基礎配套設施薄弱。以圖書館為例,由於中國高校大都歷史較短,加上長期不夠重視,高校圖書館大都捉襟見肘,囊中羞澀。和國外圖書館動輒幾百年的積澱相比,顯然相差甚遠。在美國,教授的意見直接決定了專業藏書的質量。每個相應專業的圖書管理員都會定期征求專業教授們的意見,統計本行業最新的學術資源信息。美國最大的國會圖書館的藏書之珍貴和全面,鮮有中國圖書館能比其項背。

四是對教師和知識分子尚不夠尊重。在許多大學中行政官僚佔據了決策的位置,教師和科研人員反而退居其次。很多大學教授缺乏用來進行科研教學的場所,而一些部門領導和行政干部則獨享寬闊明亮的辦公室。中國的大學在行政官員的把持下,知識分子的自尊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各級行政干部相互商政策和制度導致了專家學者們權利的邊緣化,原本應當在重大決定中起重要決定的知識分子反而成為了察言觀色、仰人鼻息的“高級雇員”。倘若對知識分子的尊重依舊淪為一句空談,中國的高等教育則難以有光明的前景。

五是對學生尚不夠重視。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待學生的態度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和知識分子一道成為了校園中地位低下的人。一些高校治學理念極少言“服務”,而是開口閉口談“管理”。政令本該方便學生,在行政官僚手裡卻變成了限制學生的工具。學生也鮮有機會參加學校的管理和工作。反觀國外,學校是真正服務學生的,實驗室、圖書館都是按照教學和學生的需要運作的,而國內的高校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尚有一段很長的路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各項經濟指標不斷高歌猛進、各項數字不斷刷新紀錄的時候,我們倒真的應該為高等教育事業把把脈、看看病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分別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以及優化結構辦出特色。前有“五大弊端”攔路,后有國家社會的發展需求,肩負著千萬家庭期望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該何去何從呢?

(三)“寧要不完善的改革,也不要不發展的等待”

2012年2月底,才履新4個月的新校長張堯學,在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上推出了包括人事、本科教育、研究生培養、科技體制等六大方面的一攬子改革計劃。這些改革方案的推出,如同巨石入水,激蕩著這所學生人數排全國第五位的重量級大學。改革范圍之寬、力度之大,使得該校陳儒軍副教授在博客上驚呼:“這恐怕將是中國高等教育上率先實施的最激進改革。”

教授和副教授主要承擔本科生的授課,新進教師不用上課,安心科研,學校每年為他們提供總額為3000萬元的科研經費﹔申報教授職稱者和教授晉級者,必須滿足本科教學條件,否則一票否決,同時逐步實行同行評價制度,改變以論文數量論英雄的做法﹔精簡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推動實驗室向本科生全面開放﹔加大二級學院的辦學自主權,教授可提出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凡有重大科研項目的青年學者可以不受職稱限制,招收指導博士生……這一系列令人有些眼花繚亂的舉措,構成了中南大學“史上最激進改革”。對此,贊譽者有之,質疑者亦有之。有改革,就有阻力,何況如此劇烈的改革?中南大學領導班子的勇氣與毅力,在改革過程中展露無遺。

張校長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部是大部,也就470個編制,管理全國的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還有留學生等等。我們的機關有30個處,有600人!還不包括校領導、二級學院的行政管理人員,也不包括我們的保衛、后勤集團等的工作人員。大家想想看,是我們的工作多,還是我們的機關大了?!”言之鑿鑿,情之切切,在中南大學的領導班子看來,“問題都擺在那兒,要解決,隻能靠改革。”改革能否成功,關鍵看能否以人為本。

首先,改革的出發點必須是育人、為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中南大學在改革過程中“不忘初心”,始終將服務學生、培養學生作為制定改革政策的依據,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

其次,改革必須兼顧各方利益、得到人們最廣泛的支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改革要想成功,離不開群眾的支持。中南大學此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莫過於青年教師及學生。對於青年教師,中南大學實施“2+6”培養計劃,兩年的博士后培養,再加上6年的青年教師階段培養。8年期滿,青年教師如果未能獲得副高級職稱,要麼校內轉崗,要麼調離學校。不上講台的同時,中南還大幅提高了新進博士的待遇,給予博士生科研啟動經費20萬元,還有10萬元的安家費。不少青年教師直言“和別的學校的青年教師相比,自己很幸福。”對於學生,圖書館、實驗室的24小時似乎也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中南大學用實踐証明:得人心、順民意的改革必定會成功。

相關新聞


中南大學體制改革:體現“以人為本”回歸教育本身

李民教授攜中央黨校高校改革發展調研組到中南大學調研(高清組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李 民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