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國高校改革發展》課題組集體撰稿、李民教授審稿
二、“精雕細琢,玉汝於成”:本科、研究生教育改革亮點紛呈
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隊伍的強弱影響著我國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主陣地的大學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脫節。在這種背景下,中南大學積極進行高校改革的探索,力圖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性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南大學堅持以學生為本,回歸教育本質。中南大學特色主要做法有四點:教授回歸課堂,將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制度落到實處,實現了教授給本科生的授課﹔實現實驗室對本科生開放,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探索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為適應醫學發展需要,構建了人才培養的“2+4+2”模式,並且實行嚴格的分階段淘汰和分流機制。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勵。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大學作為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基地,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高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能力較為薄弱,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這種背景下,中南大學改革的積極探索更具有時代的使命感和現實的指導意義。中南大學力圖通過自身的改革實踐來尋求破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困境。中南大學堅持教育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立志於使高校持續培養出具有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的一流人才。
(一)獨特理念:“進來是一塊鐵,出去是一塊好鋼”
中南大學始終認為大學的存在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要守護人類的良知,守護正義的底線。要做到守護人類良知、守護正義底線,就要求大學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創新性人才。
用中南大學校長的話就是:“中南大學的教育要做到學生進中南的時候是一塊鐵,出去的時候是一鋼,一塊對社會有用的好鋼。”這句話雖然朴實,但是韻味無限,一語點出了中南大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學生進入大學的時候是一塊璞玉,要經過大學用心的雕飾打磨使其成為一塊明玉,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還要有益的人才。
中南大學高度重視培養大學生要有奮發向上的價值觀,崇高的民族復興責任感。要培養學生這種積極的價值觀和歷史責任感。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認為,首先要有一顆向善的心,要堅持人性的善,做人要本本分分,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然后要有一顆求真的心,做事踏踏實實,做到實事求是才能夠帶來創新。
中南大學為實現這種育天下英才的教學理念主要有三個層次的關懷。首先,在物質層面上保障學生。通過大力改造學校食堂、為學生提供各種獎學金,使學生能夠衣食無憂。其次,在精神層面上關懷學生。讓學生有地方說話,暢所欲言的表達的自己想法,並且對學生提出的合理建議及時解決,與學生協商溝通,讓學生在中南大學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最后,中南大學為廣大學子提供了一個安靜、安心、寬鬆的學習科研環境。使其有條件來不斷提高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創新性人才。
(二)教育回歸:讓中南成為人才培養的“沃土”
中南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領頭兵,對自己有著清醒的定位,大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回歸大學教書育人的本質。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南不斷致力於解決大學教育中存在不足,逐漸探索出一套頗具中南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概括來說就是優化資源、知行合一、因材施教。
第一,優化資源。中南大學通過將自身雄厚的教學資源不斷整合,以推動人才的培養。中南大學為整合自身教學資源做到,建立健全了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制度、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和不斷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建立健全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制度是中南大學校內改革的特色和亮點之一。中南大學雖然不是首創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制度的高校,但是是落實最到位的高校。中南大學已經基本建立起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授課的基本制度。並且在職稱晉升、崗位定級、年終考核、津貼發放等方面嚴格執行“本科生教學工作一票否決制”。 為了將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制度落到實處,避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改革文件還明確要求,不得任意調整授課教師,並表示將通過組織人員查課、學生反饋等形式予以監督。為了讓教授上講台,學校甚至將懲處范圍擴大到了以學院為單位,如果發現學院有一個教授不上講台,學校將扣發該院全部崗位津貼的1%,兩個則是2%,依此類推。通過這些措施真正實現了教授全部上講台為本科生授課。除此之外,中南大學為優化教學資源還推行了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建立了專業准入退出機制﹔提高了專業建設水平,尤其重視英語的應用能力訓練﹔完善了本科生教學保障體系和研究生的混合資助體系,以此來整合中南大學的資源來鼓勵和保障學生的學習科研活動。
第二,知行合一。中南大學在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學校通過開放實驗室,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等來不斷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力圖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中南大學重視推動實驗室開放,制訂了分類別、分層次的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不斷擴大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和開放范圍,教學實驗室每天至少保証12小時以上開放,外語自主學習中心、計算機能力訓練、虛擬實驗室全天24小時開放,並且設立實驗室開放基金。通過問卷調查,將近百分之五十的中南大學學生都曾參與到開放的實驗室中進行試驗。中南大學希望以此鼓勵中南學子早日進入科研領域並且通過資助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室開放實驗項目。中南大學在鼓勵學生進實驗室的同時還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創新創業教育進課堂,中南大學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並且逐步建立完善了多級創新訓練平台和模擬創業平台,使學生在中南大學期間就能系統的了解創業的相關知識,並且能夠親自試驗,不斷增強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中南大學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科技創新創業活動,超過95%的中南大學學生有過創新創業教育的經歷,由此可見創新創業教育在中南大學的普及程度。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中南大學先后有84人次獲得國際獎項,1034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2074人次獲得省部級獎項。中南大學通過自身的實踐探索,已經成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典型和示范基地
第三,因材施教。中南大學在對學生進行基礎專業知識的教授的同時,還針對不同類型因材施教,以期達到高素質人才能夠脫穎而出的培養機制。中南大學的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中就不斷完善因材施教的培養方式,中南大學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為適應醫學發展需要,構建了人才培養的“2+4+2”模式,並且實行嚴格的分階段淘汰和分流機制,課程考核成績未達標准、規定環節未達要求者,針對不同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高低,分別在二年末、四年末、六年末實行淘汰分流。2010年中南大學學生劉路破解了國際數學界難題“西塔潘猜想”。為了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發展。中南大學特批劉路碩博連讀,並為其量身打造培養方案后,還將其作為青年教師后備人才,進入數學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並在2012年破格聘任22歲的劉路為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研究員。這尤其是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據問卷調查顯示,將近百分之六十二的青年教師比較認可對於劉路的這種特殊培養方式。
(三)圓夢中南:鼓勵學子做一個“彩色的夢”,為學子圓“理想之夢”
中南大學立足自身實際、以學生為本,把握人才培養規律,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破解人才培養難題。以自身行動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探索適應人才發展要求的培養方式和體制機制。通過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制度、實驗室開放制度、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創新創業活動等,中南大學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探索新時期高等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同時,中南更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和塑造,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價值分析判斷能力,鼓勵學生做一個“彩色的夢”。讓中南學子成為一個有崇高“理想之夢”的人,一個能夠憑借自身能力實現“理想之夢”的人。中南大學在這樣的人才培養理念的引領下,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中南大學學生公開發表論文4300多篇,科技和藝術作品、著作、專利等2000多項。據中南大學統計,94.36%的用人單位認為中南大學學生創新能力強。除此之外,中南大學的學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學校畢業生的初次畢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中南大學用實際行動不斷探索高等人才培養創新之路,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南大學的張堯學校長曾驕傲的說:“中國五百強企業很喜歡我們學校的學生”。張校長這句朴素的話是對中南大學人才培養成效的最好概括,也是中南學子“圓夢”的最好詮釋。
當今,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既有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解決改革的難題,迎接挑戰實現“中國夢”,需要依靠一大批懷有崇高理想和歷史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陣地,必須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培養出一批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中南大學堅持進行高校改革,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規律,力圖使高校承擔起應有的歷史責任,成為人才培養的“搖籃”。中南大學為實現這一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堅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人格培養,力圖將中南學子打造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相關專題 |
· 李 民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