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林卡:中國官本位深層肌理解析

林卡

2013年10月22日10:12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核心提示: 中國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變化使我們可以對官本位體制下所蘊含的種種理念和假設進行批判,並通過採取新的政策理念和社會政策的手段來破除人們的仇富和仇官心理,緩解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

中國社會發展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變化為我們打破官本位制提供了新的條件和基礎。它使我們可以對官本位體制下所蘊含的種種理念和假設進行批判,並思考如何通過採取新的政策理念和社會政策的手段來破除人們的仇富和仇官心理,緩解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並通過服務型政府的發展來強化以人為本的導向。

官本位制與中國社會發展

在今天,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批評權勢階層作為既得利益者常常公權私用,或者作為社會優勢群體恃強凌弱,甚至肆無忌憚地侵害普通公民的人權。這些現象一方面強化了人們對於社會公正、社會平等的渴求,另一方面也招致了人們對權力本位和官本位制的批判。作為社會治理的突出問題,人們常把官僚主義、腐敗和特權問題與官本位制聯系起來,甚至把官本位制看成是各種社會病態和社會問題的根源。這一體制對於中國社會發展所具有的負面影響已為人們所詬病,包括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制約,促使民營企業家的外流,維護社會強勢群體的特權,以及公權私用問題。正如一些學者所強調的,不論經濟體制改革還是司法體制改革,其根本點都會觸及到“官本位”問題。這種狀況反映出官本位體制所形成的社會問題正在日益嚴重,而且正在成為中國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因素。

社會輿情是社會發展狀況的溫度計和晴雨表。從大眾輿情的反映來看,民眾對於目前官本位制的盛行給予諸多批評。根據“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於2012年11月份進行的一場關於“國家級難題”的調查顯示,78.99%的回答者把“如何解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作為社會發展的“國家級難題”。 在2011年人民網進行的有2227人次參與的調查中,67.5%的網友表示“自古‘官本位’難消除 ”。在2012年10月人民論壇雜志進行的關於“中國‘官迷’有多少?國人官癮有多大?”的相關調查(有6403人參與投票,以0-10區間來描述官本位的程度),有84.7%的網友認為中國官本位的程度是10級(隻有2.1%的網友認為是5級及以下)。在回答“為什麼存在著這麼多的官迷”和“您身邊的‘官迷’最迷什麼?”時,有53.3%的人選擇“灰色收入多,正所謂‘當官不發財,請我也不來’”。

由此,在民眾的眼裡官本位現象不僅僅與中國文化傳統相關,更與現實利益相關。為此,在推進社會改革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轉型時,政府提出對於權力進行制約的目標,甚至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口號。這些主張和政策導向與中國社會發展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相適應。由此,我們要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對官本位制展開深入的理論分析。

金錢本位制、官本位制、社會本位制和公民本位制四種社會體制模式的比較

要探索“官本位”體制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四種本位制的比較來展開。這四種本位體制模式可以被表述為金錢本位制、官本位制、社會本位制和公民本位制。在這四種本位制中,以往對於金錢(資本)本位制的研究很多,並且與對資本主義體系的分析相關聯。在這一本位制中,資本成為支配社會的力量,社會以資本為基礎,圍繞著市場體系組織和運作。在馬克思的筆下,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高度異化的社會:人成為金錢(資本)的奴隸,而金錢(資本)則成為主人,從而阻礙了人的全面發展﹔而社會主義的任務就是要克服這種異化,通過非商品化的進程使社會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上來。

官本位制則是一種把社會按照身份等級和官階組織起來的社會制度模式。這一制度與封建體制有一定的聯系。特別是在東亞社會中,官本位制在歷史上十分流行。作為社會體制,官本位制的特點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體制設置和制度安排以官位為核心,民眾被分成三六九等,官重民輕。在全社會形成嚴格的上下層級制度,形成了民眾畏官、敬官和追求官職的心理趨向和行為導向。這種體制培育了一種官尊民賤的文化傳統,把是否當官、官位高低作為判斷一個人價值大小、地位高低的主要標准。這些特征反映了一種集政治秩序、經濟利益、價值觀念、思想文化於一體的社會體制模式,即官本位制模式。

對於這一體系,中國古代的智者賢人和仁人志士都提出了種種批評。從孟子的“民貴君輕”到黃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表述都反映了以民為本的理念。在近代,孫中山的民主主義革命對封建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中國共產黨推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則高舉反封建的旗幟推進社會民主的建設。然而在中國,盡管對於官本位制的批判具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但由於中國封建基礎根深蒂固以及東亞威權主義的背景,因而對於官本位的批判從未徹底,對於官本位的分析也常常停留在文化批判的水平上,缺乏對其社會基礎的理論分析。

社會本位制的體制模式則強調市民社會的自我運作。其社會運作的基礎在於具有強大的自我運行的市民社會組織,並影響到政府管理的方式和政策決策過程。在這一體制中,社會呈現出強大的自組織性和自治能力,而政府對於社會生活的干預程度較低。正如我們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看到的,社區組織、社會網絡、非政府組織在社會管理方面起著強大的作用,並且成為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在這類社會中,其社會發展的理念並不在於政府的直接干預或對市民社會的直接影響,存在著“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然而,在理論形態中,有關社會本位的研究目前仍然缺乏。

以公民為本的制度理念則超越了金錢本位、官本位和社會本位的理念,把其社會理念落實到人的發展上。這一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最高目標。這種理念也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克服各種異化回歸人性的要求。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在未來社會中,國家職能將逐步消亡,社會將依靠自由人實現自治,成為“自由人聯合體”。這種“自由人聯合體”的實質是公民自治的社會。當然,作為社會體系,以公民為本的體系迄今為止尚未出現而僅僅是種社會理想模式。

要實現以公民為本的理念需要有相應的制度安排。為此,一些學者倡導可以通過不斷拓寬社會自治范圍、提高社會自治程度的途徑,有步驟、分階段地探索建立“自治社會體制”,通過由“國家管控體制”向“強國家——弱社會體制”,並進而向“強國家——強社會體制”發展,並最終走向“自治社會體制”。在此進程中我們要進行許多工作。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官本位制在歷史文化基礎和價值導向上與其他社會模式具有明顯區別。與金錢本位制相比,官本位制常常會表現出對於人的生存權利的侵害和野蠻剝奪,體現出非經濟的強制特點。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本位制一方面導致了人的異化,但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經濟遵循的等價交換原則摧毀了人與人之間在身份等級上的不平等性,使人開始具有生而平等的普遍價值。與官本位制下的人對人的屈從和依附相比,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中人對資本的依賴具有歷史進步性。

社會本位和公民本位的體制模式是比金錢本位制更為優越的制度模式。在社會本位制下,市民社會能夠與官僚特權相抗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市民社會給政府權力設定邊界,要求政府與市民社會組織相互合作。社會本位制反對政府把整個社會管控起來,批評由自上而下的社會管理方式所造成的低效率。它也要求強化來之於社會底層的社會創新活力,倡導以服務型政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

相關新聞


省級大員檢討“官本位” 專家吁以公開促整改

專家透視公務員考試熱:官本位回潮折射社會隱憂

專家:聘任制公務員助力破除官本位

專家談社會性官僚政治:中國官本位傳統之源

關海庭:官本位成“國家級難題”之痛

政治體制改革:終結官本位,回歸民本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