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谈社会性官僚政治:中国官本位传统之源
李成言  肖俊奇
2013年04月27日10:1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摘要:官本位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儒家伦理政治的说教、科举制、长期的官僚政治三方面塑造了中国的官本位传统。当前,官本位不仅体现在官场内部,同时还渗透至整个社会范围。这种社会性的官僚政治是随历史演变而得以固化的,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中国,成为长期制约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之一。欲除此弊,非经不懈的改革不可,从当前看,应从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官本位 社会性官僚政治 法治 现代官僚制 社会空间

中国老百姓称呼人,一般都喜欢称呼对方官衔,比如三国的刘豫州、程祭酒、萠异度……又比如,王大人、张员外、李秀才……不管官职大小,总要称呼对方的官衔以示尊重。著名学者易中天曾讲过一个笑话,农村里有个过磅的,就是用磅秤给粮食称重的人,乡里人都要管他叫作“王过磅”。这足以说明中国社会受官本位文化侵浸之深。

当今,观察官本位现象泛滥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每年趋之若鹜、人头攒动的公务员考试。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在毕业生起薪中仅处于中等水平,那为什么公务员职业如此吸引大学生呢?究其原因,在中国,当上公务员就意味着做官,而做官有诸多隐性好处:一是福利好,公务员在社保缴纳、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是风险低,考上公务员意味着捧上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三是预期高,成为公务员有望实现政治抱负、攀登仕途高峰,即使有朝一日离开,积累的政治资本、人际网络也能为今后“跳槽”、“下海”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种种并非空穴来风的丰厚灰色收入的传言,使得公务员职业可以给人带来前程似锦的预期,也成为人人垂涎的百业之首。

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入仕为官能够给人带来如此美好、稳定的预期、以至于成为众多人的职业首选?王国维曾言,“吾中国下等社会之嗜好,集中于一利字,上中社会之嗜好,亦集中于此,而以官为利之表,故又集中于官之一字。”①群体行为选择一致的背后,一定有其结构性的原因。这结构性的原因就是,中国当前仍是官本位的社会体制。

官本位的表现

所谓“本位”,可以指某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或理论的元假设,如民族本位,法学中的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两者会导向不同的理论体系);又可指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如个人本位、钱本位;抑或指制度的基础或衡量标准,如货币制度中的金本位、银本位。无论从思想意识、制度还是行为角度理解“本位”一词,共同的意思是总以某一事物为中心,一切都围绕这个中心。因此“官本位”就是指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取向和制度安排在内,一切都以官为中心,以官为出发点和归宿。

官本位不仅体现在官场内部,同时还渗透至整个社会范围。考察官本位的表现和危害,亦可从这两个维度进行。

在官场内部,官本位体现为唯官是从。在思想意识上,官本位意味着拿官衔大小、职位高低来度量一切,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人格、尊严之价值。在制度安排上,官本位体制形成严格的金字塔形结构,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容僭越;同时,以官为核心和重心,各种精神和物质的利益向官严重倾斜,正如王亚南所言,在中国,“‘做官发财’始终是连在一起讲的”,②官员的待遇和级别紧密相联,收入、住房、坐车、出行的待遇要由级别大小来区分,形成普遍的官僚特权。在行为上,“官大一级压死人”、“长官意志”、“一言堂”盛行。不管是多大的事情,领导一声令下就可以定夺;不管是多小的事情,只要领导关心过问,下面马上就要认真贯彻坚决落实。事情办得好不好,领导说了算;会议重要不重要,得看参加的领导大不大,其他人仿佛只是附属物。

客观而言,官本位如果仅限于官场内部,倒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假如我国的干部体制对民众的回应性很强,官员们能够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么,官本位内含的严格等级制,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可问题是,中国的官本位现象从来都不是只局限于官场内部,它向社会范围全面渗透,这才是官本位弊病的最大危害之处。

在古代,官尊民卑、官贵民贱;官威八面,“县太爷”驾到,闲杂人等一概回避;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围绕官僚特权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和以入仕为导向的人才选拔制度。

当前,不仅政治和行政领域,一些按道理不应是官场的地方,也都依官场的葫芦画瓢,划分等级,官样十足,官本位已经延伸到了经济、文化、教育、传媒、科技、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歌舞剧团、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具有行政级别,甚至和尚、道士都分处级、科级。放眼而观,社会体制几乎在任何一个方面要实现对人的肯定,都只剩下给官帽子这一种办法。整个社会唯官是求,官为百业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于是乎,“赛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艺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