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二節  我國地方債成因與新債危機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1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新一輪地方版投資的“新”風險

自2012年7月以來,已有13個省市發布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或穩增長措施,涉及金額超過十萬億元,這一數字已經遠超2008年中央政府的四萬億投資計劃。

廣東省在2012年7月決定實施重大建設項目向民間投資公開招標,首批共推出44項,總投資額2353億元。隨后在8月發布《關於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決定》以及五個實施方案,總計提出177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萬億元。貴州提出《貴州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在未來10年完成投資3萬億元。按照10年投資預期,政府每年為此規劃需投入1000億元左右,主要用於交通和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湖北計劃到2015年GDP預期達到15300億元左右。將新建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黃家湖長江大橋等13座跨江大橋﹔同時建成上海至成都(湖北段)和湖北江南高速公路,形成連通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高等級公路骨架﹔加快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推進武漢新港先行試點啟運港退稅,實現滬鄂兩地電子口岸全面對接。

面對如此眾多的地方政府投資,顯然地方政府再次上演“地方版”投資競賽。即便在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依然加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且這次的主導並不是中央政府的“自上而下”,而是地方政府的“自下而上”。其實地方政府在繼續追加投資這一問題上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地方債務風險的嚴峻性,而是在促進地方經濟慣性的作用下,不得不啟動這台“投資發動機”。

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保持經濟“穩增長”自然成了各級地方政府主要目標。在企業面臨比較大業績壓力,重大投資資金來源仍依賴政府支出。但是,房地產市場近年來受中央嚴格調控,土地收入銳減,並且在地方政府在銀行融資受限情況下,承擔主要基建任務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不得不通過債券、信托等途徑融資。而地方政府自身資金增長大幅下降情況下,市政債、融資平台貸款、爭取國家項目投資成為地方政府爭取外來資金的重點工作。因此地方政府通過設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毫無疑問各類城投公司融資需求旺盛。根據中債資信數據顯示,2012年1至8月份,城投公司企業債券發行額達到2278億元,發債規模大幅增長。若再加上9月新發行超200億元規模,截至2012年9月19日,城投公司企業債發債規模近2500億元。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