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當代世界研究報告(2012—2013)》代序言
於洪君:2012—2013年國際形勢變幻與中國周邊事態
2013年06月24日15:28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大國內政外交調整加力,全球治理依然任重道遠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全球有74個國家及地區舉行了議會選舉或領導人換屆。包括中國在內,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2012年領導人換屆的就有四個。大國集中進行選舉或換屆,使國際關系特別是大國關系經受了選舉政治的嚴重沖擊和考驗。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大選后著眼於未來國際競爭,積極調整各自內外政策,力爭在國際格局變化中爭取主動。在此輪高頻度的選舉熱潮中,各國國內政治斗爭日漸擴散到對外關系之中。一些國家的政客在選舉中取悅選民的言論往往具有很強的煽動性色彩,帶動其國內的民粹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上升並裹挾內政。個別國家如日本甚至導致全社會政治右傾化,政黨政治畸形、對外政策扭曲現象進一步突出,因而給地區局勢和整個國際關系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世界主要大國著力解決各自的內部問題,內政與外交的聯動互動尤顯突出。在美國,中美關系成了兩黨惡斗的一張牌,兩國關系受到很大傷害。奧巴馬連任后,內政問題,主要是經濟問題,將是他所要解決的壓倒性議題。圍繞美國面臨的“財政懸崖”困境,共和、民主兩黨爭斗激烈。出於“大局”考慮,特別是維持美國全球“領導”角色即霸權地位等諸多需要,雙方最終可能會達成共識,找到化解危機的妥協方案,但深重危機釀成的政黨“極化”現象已難以消除,美國社會的分裂在持續。在歐洲,受歐元區債務問題的影響,非歐元區國家,首先是英國與德法之間的分歧加劇,對歐盟的離心力增大,德法之間亦矛盾重重。歐元對非歐元區歐盟成員國的吸引力下降,連歐盟前景也不甚光明,歐洲一體化進程因此差強人意。在日本,政黨政治混亂無序,十多個政黨在年終舉行的國會選舉中競相表演。除民主黨、自民黨兩大主要政黨外,出現了以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第三勢力,戰后幾十年來日本賴以立國的和平憲法乃至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秩序和安全格局,受到現實威脅和挑戰。面臨抉擇的日本何去何從,引起了周邊國家甚至整個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警惕。在俄羅斯,普京雖在大選中勝出,由總理順利轉任總統,但未來施政之路坎坷不平。作為其政治基礎的統一俄羅斯黨,作用和影響明顯今不如昔,反對派對其政策的抵制有增無已,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獨裁”的指斥和壓力持續加碼,其內政外交仍面臨不少困難。鑒於美國頁岩氣開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未來美國對國際石油的依賴明顯降低,國際油價可能長期處於低位,這勢必沖擊俄羅斯能源強國戰略。

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推動全球力量重組,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話語權和聲音持續增強。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國際社會各方要普遍參與、普遍受益,方式應當是平等協商、合作共贏,平台主要是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機制,依據是公認的國際法、國際關系准則和慣例。隨著二十國集團機制的出現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進行相應改革,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推動全球治理過程中開始發揮建設性作用,這有利於促進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也將為世界開辟更為寬廣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冷戰結束以來,大國關系多以競爭合作並存為主,但在2012年的大國關系中,尤其是中美關系中,戰略競爭的一面較前突出。中國積極主張大國之間不斷加強合作基礎,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共同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的新型關系,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和好評。

新興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這在2012年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新需求准備不足,反應不力。某些西方國家受到國內問題拖累內顧傾向明顯,參與全球治理的意願偏失,能力削弱,新興國家亦未就此形成共識並鑄成合力。建立公正合理、持久穩定的全球治理體系仍任重而道遠。不過,國際社會畢竟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利益交融越來越密不可分。除了經濟和金融領域外,解決全球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議題,都需要各國合作。今天的全球治理,其核心不是一種簡單的利益交換和平衡,而是為了維護人類的共同安全,促進人類的共同發展。而要實現這一崇高目標,實現真正意義的全球治理,傳統大國應放棄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國與國之間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真誠開展全方位、多領域、高水平的合作,唯有如此,人類才能推動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