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加快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推進效益型財政建設
——陝西省榆林市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啟示
財政部科研所 楊良初 賀俊程 王淑梅 顧瑞蘭
2013年06月20日16:3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國內其他地方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探索

(一)上海市閔行區的改革實踐

1.實施背景

上海市閔行區位於上海市腹部,是距離上海市中心最近的郊區,現有面積371.68平方公裡,周邊與浦東新區、徐匯、長寧、嘉定、青浦、鬆江、奉賢等區接壤。自從2000年建區以來,閔行的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9年全區預計完成生產總值1234.4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4.8%﹔實現財政總收入342.8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區級財政收入1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3%。雖然經濟高速增長,政府財力也同步增長,但是由於城鎮化不斷推進,人口不斷增長,公眾對於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政府預算資金的供求矛盾日益凸顯。為了緩解公共資金壓力與公共服務的緊張狀況,閔行區政府積極探索公共預算績效改革,經過5年的探索與嘗試,已經形成了一套貫穿於整個預算過程的具有特色的績效管理模式。

2.預算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

上海閔行區的改革是在“預算監督”的大框架進行的,並且部分應用了美國聯邦政府績效預算的核心工具。其改革是區人大推動,以預算監督改革為框架、以績效評審為重點,並且被相關媒體成為“預算‘再造’改革”。具體說來,有以下的主要內容:

(1)形成了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

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或者成為目標-結果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是與過程管理相對應的預算管理模式。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注重過程管理,忽視目標管理,其重大缺陷在於缺乏明確的管理目標,難以協調眾多的要素在有目標的前提下整合。值得注意的是,結果導向的預算管理並非不注重過程管理,而是在評判的時候注重結果。閔行區財政局在2008年率先選取教育、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涉及民生的五大領域首先試行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編制試點,2009年又頒布了《閔行區全面開展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形成了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該模式要求根據區委政府制定的戰略目標,各部門分別確定工作目標,根據工作目標確定預算目標和績效目標,再根據實現績效目標的需要計算確定財政投入。明確量化了預算資金分配,保証了目標公眾的利益。

(2)建立了全過程的績效評價體系

閔行區財政局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研究開發了一套評價程序和評價體系,把對項目支出結果的事后評價擴展到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即項目支出的立項評審、執行過程評審、項目完成后的績效評價,突破了單純事后評價的局限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閔行區在進行項目的全過程評價時,借鑒了美國聯邦政府的項目評估分級工具(PART),每個參評的項目都必須通過回答14個問題,獲得“有效”、“基本有效”、“一般”、或者“無效”的等級,獲得“無效”等級的項目很有可能會被取消。此外,在評價結果的社會公開方面,閔行區也是走在前面,在其政府公開信息目錄中可以查詢到參評項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階段評價。全過程的績效評價體系突破了單純事后評價的局限性,有利於保障預算內資金的有效配置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資金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

(3)強化了以人大為主導的參與式績效預算機制

閔行區績效預算決策機制始終堅持了以人大為主導,制度化有序參與的方向。首先,在預算編制和審議過程中,政府和財政部門根據人大對於預算審議的要求,改進了向人民代表大會提供的預算信息,努力探索分層分類、繁簡適度、清晰易懂、重點突出地向人代會和人民代表提供預算信息。其次,在項目績效評價過程中,邀請人大、政協的專家和代表共同參與對績效目標和指標的論証、對項目效果和評價報告的評審,充分發揮人大的主導作用。參與式績效預算機制有利於推進預算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有利於人民代表大會加強對於預算的審議監督。

(二)廣東省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情況及做法

廣東省是全國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最早的省份。幾年來,廣東省以績效評價為突破口,將績效管理理念引入到預算編制、執行及監督等環節,不斷健全機構,充實隊伍,完善制度,構建標准,探索模式,創新機制,全省省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1、注重建章立制,確保改革規范有序。

制度是提高績效管理權威性和規范性的保障。為了確保改革有序開展,全省各級財政部門先后制定了制度規范共120多項。一是從預算績效管理的原則、范圍、方法、機制,制定的綜合性制度。二是針對各類專項資金不同特點和績效管理要求制定專項辦法。三是針對績效管理不同層面的業務程序、工作規程、協調機制等,制定一系列業務規范。

2、注重機制創新,促進預算全過程績效管理。

機制是績效管理改革的重要抓手。通過幾年探索,廣東省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績效管理運行機制。

(1)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增強預算編制的績效約束。績效目標是預算支出預期的產出和結果。廣東省規定凡達到一定額度的支出項目必須申報績效目標,並經財政部門審核、批復,作為預算安排重要條件和績效評價的依據,以有效解決部門單位在預算編制中“海報項目”、盲目請款的現象,同時樹立部門單位的績效觀念和責任意識。據不完全統計,到2010年底止,全省各級財政部門共審核、批復了27,011個項目的績效目標,涉及金額1,513.72億元。其中,2009、2010年省級分別審核了495、467個項目的績效目標,核定下達符合“績效目標申報要求”的有127、106個項目,共核減了近200多億的申請金額。

(2)建立評價管理機制,增強預算執行的跟蹤問效。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綜合評判,通過績效評價反映預算執行的總體效率和效果。針對預算支出面廣量大的特點,全省建立了績效自評和重點評價相結合的管理機制:績效自評由部門單位對達到一定額度的支出項目進行自我績效評價,經專家初審、人大、政協、審計、人事、監察等監督部門復審后,財政部門確定和反饋項目績效等級,並提出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重點評價由財政部門組織專家組成評價工作小組,選擇政府重大決策項目或社會高度關注的民生項目為評價對象,經過制定評價方案、基礎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實地核查等程序,形成績效報告。重點評價突出體現重大財政支出的使用效果,而績效自評較好地克服了重點評價覆蓋面小的缺陷,與重點評價的深入、示范效果互動互補,相得益彰。近幾年來,全省各級財政共實施績效自評項目13,653個,重點評價項目1,592個,涉及財政資金2,760億元,項目優良率從2005年的55.84%提高至2009年的78.46%,增加了19.9個百分點。

(3)建立結果應用管理機制,增強預算管理的績效導向。以結果應用推動工作,提高財政管理水平是績效管理的落腳點。我省按照積極穩妥的思路,不斷拓展應用的范圍。一是通過對績效評價結果反饋,進一步增強部門單位績效意識,落實績效責任,提升績效管理水平。二是將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結果與下一年項目預算安排挂鉤,形成結果導向的績效約束。三是將重大項目的評價報告呈報本級政府及相關綜合部門,為其實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提供績效參考。

(4)建立競爭性分配績效管理機制,增強資金分配的公平有效。基本做法是在財政專項資金分配環節,引入競爭機制,以績效目標及可量化指標為依據,以專家和公開評審方式篩選最優項目進行財政資金扶持,實現“多中選好,好中選優”。在項目實施環節實施績效督查,以績效目標為導向對項目實施進行追蹤管理。在項目完工后實施績效評價,作為衡量資金使用效益和預算管理的重要依據。

2008年以來,全省在確保資金管理權、分配權不變的前提下,選擇了四類專項資金實行競爭性分配:一是對面向企業、事業單位安排的資金,採取對所有符合條件的單位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如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專項資金﹔二是對涉及全省可在地區間轉移實施的資金,採取由各地提出具體實施的條件和辦法,通過公開招標、組織專家評審確定,如產業轉移扶持資金﹔三是對於已有具體的總體實施規劃但需分年實施的項目,採取由地方提出實施方案,按照“條件最優,時間最快”的原則優先確定,如欠發達地區薄弱鄉鎮衛生院改造建設專項資金﹔四是對政府出資向社會購買服務的項目,採取向社會公開招標確定,如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資金。截至2010年底,省級財政已經實施了51個項目的競爭性分配,涉及財政資金137億元﹔佛山、梅州、惠州、東莞、湛江等5市實施了35個項目的競爭性分配,涉及財政資金4.87億元。

3、注重拓展領域,延伸績效管理范圍。

隨著績效管理改革不斷推進,績效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各項建設制度中列入績效管理內容已成必然。目前,全省已不斷拓展績效管理的范圍。從對個別項目資金績效評價延伸到對所有一定額度財政資金項目績效評價﹔從事后績效評價延伸到全過程績效管理﹔從對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延伸到對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延伸到政府效能績效評價,財政績效評價的方法或指標體系也運用到我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珠三角一體化績效評價、落實科學發展觀績效評價、幸福廣東績效評價、主體功能區規劃績效評價辦法中。

4、注重基礎建設,推進績效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基礎建設是提高績效管理水平的保証。全省在推動基礎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機構隊伍建設。據統計,全省各級財政共成立129個評價機構,覆蓋率達80%以上,配備了業務干部442 人。二是標准化建設。省財政委托研究機構設計了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由主客觀指標組成、涵蓋投入、過程、產出和結果等內容,實現了不同類型項目橫向、縱向績效的比較分析。三是信息化建設。初步建成了全省共享的績效管理信息系統。涵蓋專家評審、部門預算、財政專項資金、財政綜合支出績效管理,以及評價指標和標准庫、項目庫、專家庫、資料檔案庫等內容。四是智力支撐建設。建立了全省統一的專家庫,由1,200名專家組成,覆蓋財稅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環保、發展規劃等宏觀管理專家以及教育、衛生、農業、科技、基建等領域專家。

(三)四川省201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踐

2010年,四川省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注重在拓展評價范圍、完善指標體系、創新工作機制、強化結果運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使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取得了新的進展。

1、拓展評價范圍。

一是評價對象從主要為單一項目轉變到全部為大類項目。根據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基礎設施、行政運行四大支出板塊所佔比重,按照項目分布類別、部門、區域大體均衡的原則,同比例選取2009年80個大類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涉及省級財政資金62億元,佔當年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總額的20%,評價項目數量和資金額度有明顯突破。

二是評價層次從項目支出評價拓展到部門支出評價。在大力度推進項目績效評價的同時,啟動部門支出績效評價試點,選擇建設廳、商務廳、旅游局、中醫局、畜牧局等五個部門進行部門支出績效評價,重點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支出管理、項目績效等指標進行評價,探索項目支出評價向部門支出評價過渡的思路辦法。因部門指標涉及當年執行結果,此項工作目前尚未完全結束。

三是現場評價從小范圍選點調整到大范圍覆蓋。在選擇項目現場評價點時,根據項目資金分配方案,充分考慮評價項目特點和項目點區域分布,原則上按15%(確保不低於10%)左右的比例隨機抽取現場評價點。80個項目選取的896個現場評價點覆蓋全省181個縣(市、區)。

2、完善指標體系。

在總結前幾年試點經驗基礎上,重點圍繞優化總體框架、規范共性指標、凸顯項目特性的要求,全面提高評價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精准性,評價指標體現了科學實用、系統全面、易於操作的特點,打破了項目分類界限,評價結果的可比性得到提升。

3、創新工作機制。

在財政廳績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下,通過相關處室和投資評審中心統籌安排人員、省級部門和市縣財政抽調人員、社會中介機構聘請人員等多種方式組成265人的工作隊伍開展現場評價,按照“指標體系統一、操作流程統一、工作進度統一、報告格式統一”的要求開展工作。同時,省財政廳建立了績效評價工作內部監督機制,由廳監督辦、廳績效辦負責對評價過程實施跟蹤監督,確保現場評價時間、人員、程序“三到位”。

4、強化結果應用。

針對2010年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財政廳分類整理提出六條工作建議,報經您審定同意后切實推進整改。一是督促省級相關部門抓緊完善管理辦法,創新項目資金管理模式﹔二是將評價結果體現到2011年預算安排中,完善部分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管理,調整部分項目資金預算規模﹔三是強化項目資金運行基礎管理,及時追蹤查處評價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四是省政府繼續對績效評價結果予以通報,評價報告函送相關部門,同時選擇部分具有典型意義的項目在公開媒體予以公示。

5、全省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強化了績效理念。通過管理責任主體參與評價和資金使用主體接受評價,各級各方面對當前項目決策、管理和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對績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有了新的理解,對因“重分配,輕管理”、“重使用,輕監督”、“重投入,輕績效”所導致的嚴重后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是豐富了管理手段。實踐証明,支出績效評價與預算編審程序改革、預算執行中期評估和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等相關工作協調推進,共同構建起涵蓋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后評價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預算管理體系。支出績效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事前控制和事中監督提供依據,延長管理鏈條,豐富管理手段,為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注入了新的內涵。

三是完善了制度機制。績效評價幫助我們挖掘了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機制缺陷,這是優化決策程序、完善管理辦法、強化過程控制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必將全面推動財政管理制度建設。

四是擴大了工作影響。通過大比例、全覆蓋的現場評價工作,讓基層管理部門、資金使用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財政部門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的現實表現,績效評價工作的影響力得到彰顯。同時,省級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大力度推進,也對市縣財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是鍛煉了干部隊伍。參與績效評價,廣大干部從政策的管理者變為操作者,深入一線查閱項目資料,踏勘項目現場,提高了動手能力﹔相關部門從政策的制訂者變為檢驗者,深入了解基層實際,廣泛聽取群眾建議,掌握項目資金管理現狀,為完善管理提供了依據﹔評價工作從財政部門單家推動變為主管部門、市縣財政、中介機構全面參與,工作力量得到極大充實。

6、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取得突破。

2010年評價80個項目,涉及項目總投資1522億元,其中:省級財政資金62億元。80個項目績效評價平均得分為93.29分,最高得分為99.3分,最低得分為73.69分﹔43個項目高於平均分,37個項目低於平均分。從三方面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1)從部門管理水平看評價結果。

80個受評項目涉及36個省級主管部門,22個部門的項目得分高於平均分,14個部門的項目得分低於平均分。

(2)從項目屬性分類看評價結果。

——產業類項目。80個項目中含產業類項目25個,涉及省級財政資金15.12億元,平均得分為93.19分,比80個項目平均得分低0.1分。

——民生類項目。80個項目中含民生類項目31個,涉及省級財政資金16.4億元,平均得分為91.98分,比80個項目平均得分低1.31分。

——基礎設施類項目。80個項目中含基礎設施類項目14個,涉及省級財政資金26.77億元,平均得分為94.53分,比80個項目平均得分高1.24分。

——行政運行類項目。80個項目中含行政運行類項目10個,涉及省級財政資金3.4億元,平均得分為95.83分,比80個項目平均得分高2.54分。

(3)從評價指標分類看評價結果。

——項目決策方面。項目決策評價主要是對項目目標、決策過程、資金分配三個要素進行評價,指標分值為15分。80個項目的項目決策指標平均得分為14.38分,其中58個項目高於平均分,22個項目低於平均分。

——項目管理方面。項目管理評價主要是對項目資金到位、資金使用、財務管理、組織實施四個要素進行評價,指標分值為30分。80個項目的項目管理指標平均得分為27.66分,其中49個項目高於平均分,31個項目低於平均分。

——項目完成方面。項目完成評價主要是對項目完成數量、完成質量、完成進度三個要素進行評價,指標分值為15分。80個項目的項目完成指標平均得分為13.67分,其中47個項目高於平均分,33個項目低於平均分。

——項目效果方面。項目效果評價主要是對項目功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個要素進行評價,指標分值為40分。80個項目的項目效果指標平均得分為37.58分,其中55個項目高於平均分,25個項目低於平均分。

從總體情況看,80個受評項目中,大部分項目資金安排符合國家政策規定,實施過程規范有序,項目目標完成較好,取得預期的經濟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從項目決策看,較好地體現了目標明確、程序合規、安排合理的要求,貫徹落實了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項目安排重點突出,符合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和擴大內需、加快發展的主體方向。二是從項目管理看,較好地體現了及時到位、嚴格核算、規范運作的要求,有力保障了項目建設資金需要,80個項目中70%以上項目均嚴格執行了招投標、施工監理、項目公示、政府採購等項目管理制度,加強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嚴肅財經紀律。三是從項目完成看,較好地體現了項目實施任務、質量和進度要求,嚴格執行項目審核驗收制度,80個項目中56%以上項目均按質按量完成目標任務。四是從項目效果看,較好地體現了受益范圍、現狀改善、社會滿意等目標要求,80個項目中66%以上項目實施后運行良好,達到了預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四)山西省省級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管理的做法

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評,是指對由省級財政預算(包括預算外資金)安排的教科文部門專項資金項目的實施過程及其完成結果進行綜合性考核與評價。山西省財政廳從2010年開始對教科文部門實施項目績效考評,考評范圍主要包括:預算安排的專項計劃、專項業務以及大型修繕、大型購置、大型會議等項目。

1、績效管理的依據。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評堅持“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實行“統一管理,分級實施”的管理方式。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評的主要依據:一是國家關於教科文事業領域的方針、政策﹔二是與教科文事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三是教科文部門事業發展規劃(計劃)及績效目標﹔四是項目申報書、立項評估報告等﹔五是項目預算批復文件﹔六是預算執行或決算報告、其他財務會計資料﹔七是項目驗收、鑒定報告﹔(八)其他相關資料。

2、項目績效考評的主要內容和方法。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試根據項目執行階段分為項目實施過程考評和項目完成結果考評。項目實施過程考評,是指對項目實施過程中階段性執行情況的考核與評價﹔項目完成結果考評,是指對項目完成后總體執行情況的考核與評價。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評的內容分為業務考評和財務考評。業務考評內容主要是項目進展情況。財務考評內容主要是資金使用和財務管理情況。運用定量考評和定性考評相結合的方法對項目進行綜合性考核和評定。

3、項目績效考評指標。按照簡明、實用的原則設備項目考評指標,既要客觀、准確地對項目進展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考評,又要便於操作。 根據項目績效考評的主要內容,項目績效考評指標包括業務考評指標和財務考評指標。項目業務考証指標分為:項目完成進度,主要考核項目是否完成計劃確定的工作量。項目完成進度,主要考核項目的質量是否達到計劃任務的要求。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主要考核項目是否達到計劃確定的相關經濟效益指標,是否產生相應的社會效益。項目財務考評指標分為:資金到位情況,主要考核項目資金包括財政撥款、預算外資金和其他資金是否按計劃到位﹔資金使用情況——主要考核項目資金使用是否符合項目的要求﹔項目採購方式,主要考核項目的採購是否規范﹔財務管理情況,主要考核項目單位財務制度是否健全,財務活動是否符合有關財務制度的規定。以上考評內容為省財政廳根據教科文部門項目實際特點確定的共性考評內容,對特殊的項目,省財政廳協商有關部門另行確定特性考評內容。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試採用百分制。業務考評佔40分,財務考評佔60分。具體二級考評指標及評分標准在組織項目考評時具體制定。

4、項目績效考評的組織實施。項目績效考評實行“統一管理,分級實施”的管理方式,由省財政廳統一管理,財政廳、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分級實施。省財政廳負責制定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考評辦法,指導、監督、檢查教科文部門項目考評工作,並選擇重大項目直接組織實施考評工作。教科文主管部門依據省財政廳制定的項目績效考評辦法和項目績效考評工作部署,負責制定本部門項目績效考評的具體實施細則,組織實施本部門及所屬單位的項目績效考評工作。並指導、監督、檢查所屬項目單位的績效自評工作。項目單位按照省財政廳、教科文主管部門的要求,對本單位的項目開展績效自評工作。省財政廳和教科文主管部門組織實施項目考評時,可以直接組織專家組或委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在委托中介機構開展項目績效考評工作時,委托方與受委托方應簽訂委托協議。 項目單位在績效自評工作結束后,應按規定撰寫《省級教科文部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並報主管部門﹔專家組或中介機構在項目績效考評工作結束后,應按規定撰寫《省級教科文部門績效考評報告》並報委托方﹔主管部門應將所屬項目單位的績效考評報告匯總報送省財政廳。考評單位根據各項績效考評指標得分情況對項目績效進行綜合評價。綜合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為優,得分在80∼89分(含80分)為良,得分在70∼79分(含70分)為合格,70分以下為不合格。

5、項目績效考評結果應用及獎懲。省財政廳、教科文部門和項目單位應根據項目考評結果,及時總結項目績效考評經驗,完善項目績效考評辦法,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省財政廳、教科文部門和項目單位應根據考評中發現的問題,改進和加強項目后續實施過程的管理,並參考考評結果對新增項目立項進行決策。項目績效考評結果是省財政廳確定教科文部門以后年度項目和安排項目支出預算的重要依據。對綜合評價不合格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或課題負責人要限期進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項目單位或課題負責人申報項目的資格。

(五)衛生部公共衛生支出績效管理做法

國家衛生部針對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深化和財政對公共醫療衛生投入的增加,專門制訂了《公共衛生項目支出績效考評暫行辦法》,用於指導全國衛生系統公共衛生支出的績效考評工作。公共衛生項目支出是指由政府預算安排用於公共衛生工作的項目支出,包括部門預算的項目支出和上級政府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資金。 要求項目單位應定期對本單位項目執行進度、完成質量、項目組織管理、財務狀況及項目成效進行考核、分析,並按照上級管理部門要求提交自評報告。項目完成后,要全面進行績效考評。 績效考評遵循“公平性、透明性、效能性、激勵性、導向性”原則。衛生行政部門或受其委托的中介機構在項目單位自評的基礎上,對項目進行全面考評或重點考評,並採取現場考評與非現場考評相結合的辦法實施考評工作。

1、績效考評應以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管理制度以及項目管理方案等為依據。主要包括: 國家有關財經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國家關於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政策﹔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 財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有關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管理辦法﹔ 公共衛生項目管理方案﹔公共衛生項目預算執行或決算報告,以及項目執行的業務資料和財務資料﹔審計部門對公共衛生項目執行情況的年度審計報告﹔其他相關資料。

2、績效考評內容與方法。績效考評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包括項目管理方案中規定的工作任務數量和質量等完成情況﹔項目組織管理情況,包括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項目的重視程度、組織協調力度、項目管理實施方案的制定與落實等﹔項目資金使用和財務管理情況,包括項目資金到位、使用情況,項目資金財務管理制度建設與落實、資金使用的合規性等﹔項目實施的效果,包括項目實施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項目持續影響等﹔

績效考評實行定性考評與定量考評相結合,業務考評、管理考評與效果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方法包括: 比較分析法。通過對項目執行結果與立項預定目標、項目實施前后、本期與上期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考核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和項目實施效果。 因素分析法。通過對項目任務執行和項目效果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綜合評價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和項目實施效果。公眾評價法。通過問卷、訪談、專家咨詢、抽樣調查等形式,對難以直接量化的考評指標確定分值。投入產出法。通過對項目投入、產出的對比分析,綜合考核項目執行成效。 實施績效考評時可根據各公共衛生項目的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一種或多種考評方法。

3、績效考評指標。 績效考評指標設置應遵循相關性、可比性、重要性、適用性和可得性等原則。 績效考評指標按照指標適用范圍和考評內容,設置三級指標體系,其中一級、二級為共性指標,三級為個性指標。

(1)一級指標分為業務指標、管理指標、效果指標﹔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的具體分解。 業務指標是考評項目任務執行情況的指標,按項目任務完成數量和完成質量設置二級指標。 管理指標是考評項目組織管理、資金活動及財務管理狀況的指標,按組織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管理等設置二級指標。 效果指標是考評項目實施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的指標,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項目持續影響等設置二級指標。

(2)三級指標的設置,以二級指標為方向,依據各項目管理方案的主要內容,明確績效考評的具體內容。 對項目任務完成情況應分別以項目管理方案規定的業務工作、能力建設任務為依據,按照完成的數量和質量設置三級指標﹔對項目組織管理情況應分別按領導重視程度、項目執行管理等方面設置三級指標。 對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應分別按項目資金到位、配套資金到位、項目資金支出等方面設置三級指標。 對項目財務管理情況應分別按財務內控制度建設、日常財務管理等方面設置三級指標。對項目產生的社會效益,可分別按社會公平性、公眾健康、滿意度變化等方面設置三級指標。對項目產生的經濟效益,可分別按經濟支出的減少和健康產生經濟收益的增加等方面設置三級指標。 對項目產生的持續影響可從項目造成的對目標人群的生活方式或行為習慣等的長期積極影響等方面設置三級指標。

(3)共性指標是確定各項目支出績效考評指標時必須設置的指標。

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採用評分法給出量化的績效考評結果,提高績效考評結果的可比性。在統計分析或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科學確定績效考評指標的權重。

4、組織實施。 績效考評應遵循統一組織、分級實施的原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本級公共衛生項目支出績效考評工作。 衛生部負責實施中央財政公共衛生項目支出績效考評工作﹔省級及以下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實施上級及本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公共衛生項目支出績效考評工作﹔各項目單位按要求開展自評工作。 績效考評工作可直接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也可委托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

為保証績效考評結果的公正性、科學性和透明度,應成立績效考評專家委員會(組),對考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和考評結論進行分析和論証。專家委員會(組)須由熟悉公共衛生相關政策、法規,具備相關專業技術職稱或從業資格,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信譽的醫學、經濟學、社會學、衛生管理學、項目管理等專家組成。

績效考評工作分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具體可分為以下步驟:一是組織准備。重點是確定考評實施機構,落實考評人員。二是擬定方案。考評實施機構應按不同考評形式的要求,擬定績效考評工作方案,明確考評項目、對象、依據、指標、方式方法、組織分工、工作進度等。若需現場考評,還應擬定工作日程表並提前通知項目單位。三是具體實施。考評人員根據工作方案,收集、整理、分析項目執行過程的業務資料和財務資料,並根據確定的指標及權重進行初步評價。四是專家分析。必要時應組織專家委員會(組)對績效考評工作中發現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組織專門討論,並形成一致意見。五是交換意見。績效考評實施主體應就績效考評中發現的成功經驗、存在的問題及考評結論等與項目單位或其主管部門進行溝通,以使雙方對績效考評結論形成共識。六是撰寫和提交報告。實施績效考評的部門或中介機構,應按照規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寫並提交《公共衛生項目支出績效考評報告》,做到內容完整、依據充分、客觀真實。七是結果反饋。組織績效考評的部門或機構應以適當形式向項目單位或其主管部門反饋考評結果。 考評人員應嚴格按照考評工作要求,遵守考評紀律,獨立開展工作,不得影響被考評單位正常業務的開展。建立考評工作責任制。考評人員應保証考評結果的客觀、公正,並在績效考評報告上簽字確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社會中介機構、專家委員會(組)對項目單位所提供材料涉及的業務內容、相關知識產權等負有保密義務。

5、結果應用。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項目單位根據績效考評結果,及時總結公共衛生項目管理經驗,會同財政部門完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不斷優化項目預算,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對於考評結果優秀的,績效考評主體應予以適當形式獎勵。對考評中發現的問題,要查明原因、及時整改。對不及時整改的,將緩撥、扣減項目資金,予以通報批評等。 績效考評結果將作為安排以后年度項目資金的重要參考依據,以優化項目支出結構,合理配置資源。 建立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績效考評信息公布制度,績效考評結果經衛生行政部門確認后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布。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楊良初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