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市場化選人用人、決定薪酬
一切發展中,人是決定性因素。
“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一度是國企用人的固有特征,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也曾是國企備受詬病的主要原因。“破三鐵”令國企用人市場化成為可能。
2010年,在央企中較早實施用人市場化的中化集團,總部就有2名“不在狀態”的關鍵崗位人員“原地起立”,免職后重新參加競聘。2011年,中化集團又有18名關鍵崗位人員因綜合考評只是“基本稱職”而受到主管領導的誡勉談話,有4人因“不稱職”而直接免職。經過多年探索,對人員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在國有企業中已普遍推開,企業內部擇優、競優已成為常態。
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在飽受外資、民營企業“挖角”之痛后,一大批國有企業主動遵循與市場接軌、等價交換的原則,將薪酬與績效直接挂鉤,吸引社會優秀人才,激勵員工追求高績效。
人才的自由進出,令國有企業成為了國內專業領域高端人才的“孵化器”和“聚集地”。“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人力資源運營機制,促進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一大批高級經理人才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青年在這裡快速成長,成為行業的主力軍。如今,在世界500強、2012年預計營業收入1800億元的新興際華集團的總部裡,隻有58名平均年齡不到33歲的員工在運作管理。
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國有企業已經日漸深入。
今年年初,國資委全年工作安排中指出,要繼續深化企業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市場化選人用人力度,建立健全有別於行政干部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選聘、考核、獎懲和退出機制,建立更加科學的考核分配和激勵約束機制。
著名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在“對中國國企重新評估”的報告中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的界限已經變得相當模糊,中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比私營企業更加開放,能夠成為全球跨國企業更好的合作伙伴。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今國有企業面臨比十年前更復雜、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國企改革也進入深水區,要想繼續破浪前行,必須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繼續推進內部機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