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繪
原題:我國將建立以公民身份証號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信用,將成為人們的另一張“身份証”——“信用檔案”:覆蓋你我一生(熱點聚焦)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在全社會都關心又有哪些無良企業進了“黑名單”的同時,我國首部信用領域的法規《征信業管理條例》實施,提出將建立以公民身份証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人無信不立,企業失信也應寸步難行。《條例》的出台,是在向各種失信行為說“不!”
征信體系的建設會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哪些影響?信用信息包括哪些方面?征信體系建設過程中,政府、市場扮演什麼角色?如何確保公民個人信息不被商業化、公民隱私不被侵犯?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信用賬號伴終身,失信行為有代價
“食品添加劑超標超范圍、設陰陽排水管污染環境、冒充洋品牌二次灌裝、銀行存單變保單……這些年經濟發展了,可感覺商家的‘陷阱’也多起來。如果有統一的信用評定體系,按時向全社會公布失信企業信用‘黑名單’,那就能形成約束力,減少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增加老百姓的安全感。”湖南邵陽市民涂琳說。
浙江紹興私營企業主倪大方認為,不僅要給企業設信用檔案,現代社會也需要完整的公民個人征信體系。“比如一個人有交通違法、虛假銷售、惡意逃債、散布網絡謠言等不良記錄,就該給他記下一筆,增加他未來的發展成本。”
建設征信體系,不僅能遏制失信行為,也能輔助守信者提高效率。王俊是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職員,最近他發現網絡上出現了一種“c2c”的貸款模式:個人隻要在網絡上提交身份証、工作証件、信用報告和收入証明,就能得到網站的信用審核,每個人都能獲得網站給定的信用等級﹔如果要貸款,隻要提供借款人的信用評級、資產狀況和貸款用途,就能在網上等著其他人提供貸款。“在這裡每個人的信用等級很重要,網站雖然會評定,但是這樣的評級不是權威機構給的,不知道真實性。如果有一個權威的信用信息,就會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 王俊說。
“我國當前信用體系建設主要集中在金融領域,而廣義的信用體系應當包括與公民或企業誠實信用原則有關的一切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未來需要把有關社會主體誠信的各個方面,包括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工商登記、稅收繳納、工資支付、社保繳費等,都納入到誠信體系建設中來,實現誠信體系從碎片化到完整統一的過渡,降低整個社會的誠信風險。
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成后,我國每個公民一生都將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信用賬號——作為衡量這個人誠信的“尺碼”被廣泛運用到其生活工作中﹔企業也將有一個唯一的“身份証明”,包羅企業種種信息,成為衡量企業“品行”的重要標准,伴隨企業不斷成長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