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重要評論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2013年02月27日10:43    來源:湖南日報

弘揚“火鳳凰”精神 建設“美麗醴陵”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醴陵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我們將醴陵精神表述為“火鳳凰”精神,釋義為“自強不息、時尚開放、圖新致遠、崇文弘德”。在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中,我們要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大力弘揚醴陵“火鳳凰”精神。

醴陵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花炮之都,陶瓷、花炮兩大主打產業都是火中取寶,都是在烈火中涅槃,綻放出奪目光彩。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將以“火鳳凰”精神勵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美麗醴陵”開拓進取、奮力前行。

自強不息。取自中華古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鳳凰不畏磨難之孜孜追求,是為自強﹔涅槃之永恆生命力,是為不息。“火鳳凰”既契合了地域產業特色,又融合了千百年來歷代醴陵人矢志不渝的奮發進取精神,也寓意著醴陵市努力實現“學趕瀏陽、挺進三強”的戰略目標。因此,自強不息,不僅象征著醴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可視為湖湘文化中敢為人先的大無畏精神的體現。

時尚開放。鳳凰乃百鳥之王,貴儀天下,自古以來盡顯時尚風雅。醴陵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吳楚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各種文化交相匯合、相互激蕩之地。同時,作為一個移民城市,這種地域和文化的特征,為醴陵接納外來事物和兼容各方思想提供了條件。從而,醴陵形成了兼容並蓄、大度包容的時尚開放精神,使其既擁有中原文化的頑強堅毅和現實價值取向,又有南方文化的靈性飄逸與浪漫激情的雙重品性。醴陵人好時尚,追潮流,尤其是在現代理念和多元文化沖擊下,各種現代生活元素在此交相輝映。這無疑為進一步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圖新致遠。1300多年來,由爆竹到鞭炮、到星子燈、到煙花﹔由漢陶、宋瓷、清末的粗瓷到熊希齡辦瓷業學堂,到“東方陶瓷藝術高峰”的釉下五彩瓷﹔由新中國的“紅色官窯”,到新世紀的“當代國瓷”,陶瓷和花炮都是火的產物,是“火鳳凰”衍生之精靈。醴陵人素有“拐子”之稱,睿智聰慧,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凡事力求突破,與時俱進,圖新圖強。而不講務實的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結果也隻能是空中樓閣。醴陵的發展,兩大拳頭產業的提質升級,恰恰需要圖新致遠作為強勁的后生動力。

崇文弘德。醴陵文化底蘊深厚,發端有力。淥江書院創自南宋,朱熹曾到此講學,宋明理學尤其是湖湘文化道統長期佔據主導地位,對醴陵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近現代不斷涌現如湯非凡、袁昌英、黎澍、陽明珠、李鐸等名人名家,正是文德的楷模﹔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涌現出了諸多英雄人物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立三、左權、宋時輪、耿飚等負重自強、忘我犧牲、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共和國的建立功勛彪炳,正是義德之代表﹔醴陵人一直注重創業,而且致力於產業精神的積澱,有強烈的敬業精神。醴陵人不僅善於謀事,而且善於成事。建書院、立陶瓷學堂、率先過噸糧、創炻瓷,都是創業敬業、謀事成事的業德體現。

綜上所述,“火鳳凰”精神,是對醴陵歷史特點、城市文化、特色資源、現實優勢和發展趨勢的表達,也是對醴陵山、水、洲、城、人的真切反映。醴陵人將大力弘揚“火鳳凰”精神,不斷激發自豪感,激發奮力前行的斗志,增強建設“美麗醴陵”的信心。進一步加強改革開放工作力度,進一步改善經濟環境,切實增強對投資者和旅游者的吸引力。也惟有弘揚“火鳳凰”精神,注重循山循水發展,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切實改善民生,才會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發展成果,才能真正建設好“美麗醴陵”。

(蔡周良 作者系醴陵市委副書記、市長)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