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聶榮臻、陳賡、蕭勁光、滕代遠等上機前的合影。
作者提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東北、華北和華東的廣大淪陷區存在許多等待受降、接管的問題。蔣介石借助美國的飛機、軍艦抓緊運送軍隊,搶佔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點。根據當時的形勢,我黨決定同蔣介石談判,希望為國家爭取一個光明的未來。毛澤東考慮到談判會十分艱苦,肯定會有一個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的過程,隻有打痛了蔣介石,他才有可能讓步。因此,黨中央、毛澤東根據蔣介石的策略,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方針,將東北、華東、晉冀魯豫等地劃分為戰略區,要求各地部隊堅決保衛這些戰略區,保衛抗戰勝利的果實。
然而,自1943年下半年起,各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大部分領導同志已奉命回延安參加整風學習和黨的“七大”。在此形勢下,各戰略區的高級將領必須盡快返回前線。但當時延安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從延安到太行山總部近800公裡,步行要經過黃河天險、黃土高原、晉南山地的溝壑,還要冒險穿過敵軍佔領區的道道封鎖線。當初,楊得志率部從濮陽到延安走了70多天,而江華從山東濱海到延安更是用了半年時間。如果還以這樣的方式返回,勢必遠遠落后於國民黨軍的推進速度,我軍也會失去戰略主動權。
為了能夠把在延安的高級將領迅速、安全地送往前線,毛澤東和周恩來找來負責中央外事工作的葉劍英與楊尚昆商議對策,但一時也沒想出什麼可行之策。
回去后,葉劍英和楊尚昆又認真研究了諸多可行辦法。左思右想之后,葉劍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是不是可以借用美軍觀察組的飛機把我軍將領從延安送出去?當然這有風險。”楊尚昆覺得在理:“參謀長,事到如今也隻有這個辦法了,但這樣做確實有點冒險,因為要送的都是我黨我軍的精英,萬一有個閃失,要承受多麼大的壓力和歷史責任啊!”最后,兩人決定把這一方案向毛澤東匯報。
聽完匯報后,毛澤東也認為這個辦法可以考慮。為慎重起見,毛澤東又召集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同志進行磋商。大家從各個方面作了權衡,最后同意了這一方案,並責成葉劍英、楊尚昆盡快與美軍觀察組取得聯系並付諸實施,但必須確保安全,做到萬無一失。
1945年8月中旬的一天,中央外事組與美軍觀察組在延安舉辦了一次氣氛十分活躍又非常融洽的聚會。中間休息時,楊尚昆不露聲色地同美軍觀察組負責人提及了這件事。楊尚昆說:“我們有一批指揮員早些時候從前線回到了延安,現在急於返回太行山麓參加對日的最后一戰,目前我們自己的交通工具有限,時間又緊,能否借你們的飛機將這些指揮員送到前線去?”因為是試探,楊尚昆自然沒有將這批指揮員的姓名、職務及其他有關情況透露出去。沒想到,美軍觀察組負責人竟連他的上司都沒有請示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也許,在他們看來,這次飛行隻不過是雙方長期愉快合作的一個小插曲。
美軍爽快答應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八路軍與美軍觀察組有長期的友好合作,而且延安方面為這種合作提供了諸多方便﹔太行軍民特別是黎城、平順百姓曾經全力救助美軍失事飛機的傷亡人員,給美軍觀察組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早在1944年末,八路軍太行軍區司令部便在晉東南的黎城縣長寧鎮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用於接待前來搜集抗戰情報的美軍觀察組人員,轉運被各抗日根據地軍民救護的美空軍人員。太行軍區特設情報聯絡處負責此項工作,美軍也有電台和情報人員常駐附近。美軍飛機以前曾多次往返於長寧與延安之間,對這條路線也比較熟悉。所以,當楊尚昆提出借飛機前往長寧時,美軍觀察組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