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略論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新部署
杜飛進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
2012年12月26日18:16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1.第一次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的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也是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一根紅線。將求真務實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並列起來作為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本質要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路線,指出了認識真理、理論創新的唯一正確途徑。求真,就是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之真﹔務實,就是務堅持長期艱苦奮斗之實,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之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真與務實的統一,體現了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必然要求和本質體現。“全黨一定要勇於實踐、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把握時代發展要求,順應人民共同願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永葆國家發展動力,在黨和人民創造性實踐中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12.第一次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結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九十多年來我們黨在帶領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奮斗中取得的基本經驗。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確道路。因此,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

13.第一次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增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的新的豐富和拓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理念的重要體現。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革命的過程,最終目的是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鮮明政治立場的集中體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就要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權益。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實現共同富裕,就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從而不斷在實現共同富裕上取得新進展。

14.第一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黨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經過長期探索實踐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這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最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了概括和論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表明我們黨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15.第一次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制度“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位一體”的有機構成。黨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與現實、過去與未來相結合的高度,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各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也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16.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任務、方略更加清醒和自覺。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國情,是我們制定規劃、研究政策、作出決策、考慮問題的總依據。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反映了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也對應著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權益,因而是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科學布局。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貫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任務,因而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充分反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

17.第一次提出要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特色”的要求。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這一要求從新的角度進一步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也從新的視野進一步明確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豐富這“四個特色”的根本途徑在於:(1)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更加注重實踐探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層面愈益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從而形成更加合理完善、更加管用有效的現實路徑和政策制度﹔(2)更加注重理論創新,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重點抓住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作出新的理論概括﹔(3)堅持立足中國國情,彰顯民族風格,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更能體現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氣派的特有優勢﹔(4)堅持與時俱進,深刻研究時代特征,全面把握時代精神,科學回應時代課題,積極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學、進步的合理成分,注重從世界與中國的雙重維度去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愈益深切地緊貼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富有時代氣息。

18.第一次用“八個必須堅持”概括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1)明確建設主體:“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其目標是“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証人民當家做主”。(2)明確根本任務:“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其目標是“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3)明確必由之路:“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其目標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4)明確內在要求:“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其目標是“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5)明確根本原則:“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其目標是“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6)明確本質屬性:“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其目標是“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7)明確必然選擇:“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其目標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8)明確領導核心:“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其目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這“八個必須堅持”,每一條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長遠指導性,全面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發展要求和實現路徑,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其中有一些首次進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的新提法,比如在論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在論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指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

19.第一次提出“全黨要堅持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自信是信念堅定、開拓進取的基礎和前提。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對於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自信來自對世界各國發展模式的比較,來自對中國實際的正確認識,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取得的一系列發展成就,來自我們在遭遇到的各種風險挑戰面前經受住了實踐的考驗。實踐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歸結起來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我們要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做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20.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十八大報告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其新目標是“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我們對科學發展的認識更加深刻﹔“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我們更加注重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和發展思路,到2020年,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將全面提高﹔“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新的明確要求﹔“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是我們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其新目標是:“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這充分表達了我們黨不斷擴大人民民主,以法治保障民主和人權的堅定決心。(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其新目標是:“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清醒認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明確宣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其新目標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這表達了我們黨全方位提升民生保障目標的信心和決心。(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其新目標是:“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這些新舉措全面體現了生態文明理念,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環境保護、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等方面促進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的新思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順應了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必將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熱情。

(責編:常雪梅、何晶茹)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