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略論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新部署
杜飛進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
2012年12月26日18:16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會。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十八大報告系統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願,是我們黨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新經驗,是我們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最新思路。在此,筆者僅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理解,對十八大報告中的作初步的梳理和解讀。

1.第一次提出“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論斷。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報告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論斷。這表明:一方面,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已經不再遙遠,而是即將成為現實﹔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處於決定成敗的關鍵時期,在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下,能否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科學發展,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正是基於對當前形勢和任務的清醒認識與正確判斷,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大會的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2.第一次提出全黨要完成“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的時代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進入21世紀黨肩負三大歷史任務———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突出強調了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增進人民福祉這一發展的根本目的,這充分反映了時代進步的潮流和人民群眾的意願,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國情客觀現實的深刻把握,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清醒和自覺。雖然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仍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及存在著的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黨在現階段要完成“三大歷史任務”,擔當好“歷史使命”,就必須大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持續不斷地大力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

3.第一次對我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與矛盾作出與時俱進的新概括。首次進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的新概括主要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一些干部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強”﹔“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此外,在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中還增加了“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和“執法司法”三項。這些新概括,直面現實、切中要害,不僅反映了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求真務實和從容自信,反映了黨在前進過程中的清醒理性,而且突出彰顯了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高度負責,彰顯了黨對人民美好未來的高度關切。

4.第一次用三個“上一個大台階”高度概括了國家面貌發生的新的歷史性變化。具體是:“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從這一概括中可以看出,黨的十六大以來的發展,是日益全面的發展,不僅經濟總量大幅度躍升,而且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都有很大提高﹔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發展,不僅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而且初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在推動科學發展上不斷取得新實效的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都取得重大成就,我國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有了很大提高。總體來看,十六大以來的十年,中國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了明顯進展,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5.第一次用三個“靠的是”對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進行了新的概括。十六大報告認為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取得的勝利,“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正確指引,靠的是黨的高度團結統一,靠的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頑強奮斗。”在此基礎上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正確指引,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深厚基礎,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這一新概括進一步突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深刻表明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拓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完善的。對改革開放地位和作用認識的深化,表明我們黨將更加主動自覺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更加主動自覺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競爭力和吸引力。

6.第一次明確了科學發展觀在黨和國家全部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十六大以來十年的發展實踐,充分証明科學發展觀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本國國情、適應實踐需要、揭示客觀規律、引領正確方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學理論,是對新形勢下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在當代中國,隻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不斷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更近的現實。因此,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地位的確立,實現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必將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積極、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7.第一次提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這一新的重大命題。十八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這就提出了一個新的重大命題。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深化對這三大規律的認識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進而強調進一步把握這三大規律,“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十八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這一重大命題,是對三大規律重大命題的重要補充,標志著我們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認識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包含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執政,為了人民幸福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部答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深化過程,正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中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它建立在對三大規律認識深化的基礎上,同時也表明對三大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8.第一次提出“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的要求。這表明,經過十年的豐富和完善,科學發展觀內涵不斷豐富,已經發展成為全面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不僅科學地回答了發展問題,而且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適應新的發展要求,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一重大問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9.第一次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四個更加自覺”。十八大報告首次從面向未來的高度,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這表明,我們仍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同時還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二是“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這一核心立場,是與黨的性質、宗旨相一致的,是黨的性質和宗旨在新時期的具體化和集中體現。堅持這一核心立場,就明確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問題。三是“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四是“必須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即“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這四個“更加自覺”,從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上全方位地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10.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所謂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七大報告最早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而提出。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相應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表述中也增加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內容。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部署,標志著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保護規律的認識進入了新境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到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再到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說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理念實現了又一次新的升華。

(責編:常雪梅、何晶茹)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