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國民經濟長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我國收入分配差距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低收入群體在國民人口中的比重依然較高,這不僅影響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阻礙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加大調節力度,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正確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
在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正義,努力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為此,我們需要處理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矛盾和沖突。“在收入分配中,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原則,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把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利益結合起來”,這是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必須認真把握的一個重大關系。能否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的關系,不僅關系我國經濟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公平正義。合理的收入分配,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適當提高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讓居民吃到的蛋糕佔更大比例,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真正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和活力﹔合理的收入分配,需要建立合理的稅收機制。一般來說,合理的稅收可以引導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反之,稅收過低或稅收過高將會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稅收過低,容易造成因財政收入不足,影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甚至影響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稅收過高,不僅會過分降低企業職工收入,而且會使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因稅負過重而萎縮甚至停產倒閉,從而減少國家稅基。
當前,我國首先要通過個人所得稅、轉移支付等方式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通過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即按照GDP增長比例確定勞動者報酬調整的幅度和頻率,確保職工工資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其次,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兼顧企業的利益,使企業能夠有足夠的留存資金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加快企業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才能為更多的財政收入創造前提﹔最后,要保障國家財政有一定的積累,提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相協調,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因此,國民收入分配必須統籌處理好國家、企業和個人的關系,實現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的有機統一,共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二)正確處理收入分配差距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庫茲涅茨在《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中,通過對18個國家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實証資料的分析,得出了收入分配的長期變動軌跡是“先惡化,后改進”,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長期趨勢可以假設為:在前工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經濟增長早期階段迅速擴大,爾后是短暫的穩定,然后在增長的后期階段逐漸縮小”,這表現在圖形上是一條先向上彎曲后向下彎曲的曲線,形似顛倒過來的U,故被稱為“倒U曲線”。“倒U曲線”不僅形象地揭示了收入分配差距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
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同樣的道理,調整收入分配差距,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完成,否則,失去經濟發展的收入分配方式調整將會挫傷廣大人民群眾勞動的積極性,進而阻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目前,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現階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經濟發展中的差距,發展中的問題需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隻有加快發展,才能使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物質文化生活有較大改善,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縮小收入差距﹔隻有經濟發展了,蛋糕做大了,國家才能有更多的可供集中和調配的財力,才能為縮小收入差距、化解收入不均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因此,解決國民收入分配問題,需要從源頭上加以考慮。加快經濟發展是縮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到在發展中逐步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當前,增加全社會物質財富,需要統籌城鄉和地區發展。為此,要特別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從而為加速二元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換和縮小城鄉差距創造必要條件。同時要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大力提高中西部地區群眾的收入水平,縮小區域收入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