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環境保護部發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作為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在空氣質量越來越令人擔憂的今天,備受各方關注和期待。
根據規劃,“重點區域”包括哪些地區?確定了怎樣的防治目標?又有什麼機制確保目標落實?請看本報記者解讀。
□“重點區域”,即污染最為嚴重地區
涉及11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9—3.6倍
我國大氣污染現狀
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告訴記者,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機動車數量大幅增長,能源需求不斷擴大,大氣污染控制面臨巨大挑戰。
——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依然巨大,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尤其是重點區域污染排放高度集中,單位面積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9—3.6倍。
——大氣環境污染十分嚴重。2010年,重點區域82%的城市達不到國家二級標准。
——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的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2010年,7個監測試點城市年均濃度超出國家二級標准14%—15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灰霾天100天以上。
——城市間污染相互影響顯著,區域內城市大氣污染變化過程呈現明顯的同步性。
——“十二五”期間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將帶來大量的新增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總體而言,我國大氣環境形勢呈現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的特點。”趙華林說。
重點區域如何劃定
這樣的形勢下,規劃聚焦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首先向污染最為嚴重地區開辟戰場。
規劃劃定了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涉及19個省(區、市),11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規劃面積132.56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4%。
規劃編制技術組成員、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楊金田說,在重點區域的選擇上,綜合考慮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大氣污染現狀等因素。規劃范圍所涉及的13個重點區域是我國東、中、西部經濟較為發達、人口最為密集、污染最為嚴重的代表性區域。
趙華林表示,將這些區域劃為規劃范圍,突出了“十二五”時期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推動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邁上新台階。
□以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對接公眾切身感受
明確質量改善、污染減排兩類目標,主要污染物削減目標數字明晰,PM2.5年均濃度要下降5%
為何提出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不同於以往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為根本目標,規劃首次提出了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導向,並將公眾最關心的PM2.5納入指標體系。在京津冀等地區,對PM2.5提出更高的要求。
趙華林表示,長期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為根本目標,與公眾的切身感受並不完全一致。這部規劃以解決公眾最關心的大氣環境問題作為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以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是一個突破。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認為,規劃總是要以環境標准為基礎,而環境質量標准也將隨著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入而不斷完善。這部規劃很好地反映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准,是一個進步。
PM2.5降5%,目標高還是低
對於公眾最為關心的PM2.5污染,規劃明確,到2015年,重點區域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復合型污染嚴重地區,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
目標合適與否?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說,所有指標都經過科學測算,充分考慮到了目標需求,實現的經濟、技術手段及可能性。
考慮到一些重點城市超標嚴重,這個目標是不是又太低了?張遠航表示,雖然三大區域的控制目標比其它城市僅提高了1%,但這就意味著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20%。“這是個很艱難的目標,也是積極而現實的目標。”趙華林說。
□規劃項目逾萬,投資需求約3500億元
規劃項目與污染程度匹配,新建項目要征求公眾和相鄰城市意見,開展城市達標管理
規劃有哪些創新舉措
如果將公眾關注的PM2.5監測與發布比作給大氣污染量體溫,規劃就是開方抓藥了。這張藥方如何最大程度起效?
首先是區域聯防聯控概念的充實。規劃提出“建立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會商機制,新建項目要征求公眾和相鄰城市意見”,成為一大亮點。
趙華林表示,規劃還創新了多項大氣環境管理政策。實施特別排放限值,新建重污染行業以及燃煤工業鍋爐,實施最嚴格的排放標准﹔開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執行新增污染物倍量削減替代﹔對於重點控制區和大氣環境質量超標城市,新建項目實行區域內現役源兩倍削減量替代等。
對於最受關注的城市達標管理,規劃規定,對不達標的城市,根據超標的程度,提出分期分批限期達標要求。趙華林表示,環境保護部已經制定出地方分段達標的指南,每一階段各地的投入、管理等都有備案,這將有利於促進早日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規劃雖好,如何執行落實
規劃的執行最終將落實在項目與資金上。規劃涵蓋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業粉塵治理、工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等八類重點工程13369個項目,投資需求約3500億元。楊金田說,項目的篩選考慮了各地污染類型與程度,污染嚴重區域的重點工程項目數量高於其他區域。
“投資概算主要針對工程項目,要想實現空氣質量提升的目標,這樣的投入遠遠不夠。”柴發合表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能源結構等都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手段,投入要大得多。他強調,調動政府、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吸引更多資金投向大氣污染治理領域。同時,要出台相應的政策,讓有限資金發揮更大效益。
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責任制,環境保護部已經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考核辦法。規劃年度考核與終期評估結果向國務院報告,作為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問責制,並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