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07日08:3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兩種社會制度長短優劣的比較分析
用動力與平衡機制的理論框架來考察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古往今來,世界上幾乎所有類型的社會和國家,都可以從動力和平衡機制上找到它們的長短優劣及其深層次原因。
為什麼資本主義如馬克思所說:“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為什麼資本主義幾百年來發生過多次危機,但至今卻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仍然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原因是什麼?往深層次挖掘,主要在於它的動力機制。
馬克思《資本論》中的一條注釋,曾為資本描出了一幅活靈活現、入木三分的圖畫: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証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這幅圖畫描繪的是資本的貪婪性,實際上也是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機制。這種動力機制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依賴的是物質利益原則。它通過普遍存在的競爭規律,對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產生強大的壓力。這些成員時時、處處都感受到生存的危機,同時,又有著一定的發揮個體創造性的自由,於是,不得不自動地、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其結果,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現代化的發展。
但是,在對應的平衡機制上,至少就其原始形態來說,資本主義卻存在著致命的弱點。一是社會資源的配置機制是不平衡的,二是生產資料的佔有和生活資料的分配是不均衡的,三是社會成員的條件、機會和地位是不平等的,四是單體效率與社會效率的關系是不平衡的。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所有批判,現在加以歸結,實際上都集中在平衡機制上。
當然,今天的資本主義已經不是當年的資本主義了。在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比起原始的資本主義來說,確有許多變化、發展,不能與一兩個世紀前的資本主義相提並論。如果從社會運行機制的角度來看,千變萬化,首先和最大的,還在於平衡機制上的調整和完善。所有各種變化,說到底,都是在減少平衡機制上的種種弊病。由於這樣的調整,過去資本主義社會平衡機制的四大弊病逐步地有所抑制和改進,因而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它的不良反應。
當然,即使在當代西方發達國家,動力與平衡兩種機制也不能說是完全結合了起來。
我們經常看到,西方國家的執政黨,總是在左翼與右翼之間輪換。何以如此?說到底,其實就是因為整個社會總是在動力與平衡之間不斷擺動。一段時間左翼上台,比較強調平衡機制,於是便奉行凱恩斯主義等等,主張國家干預,並維持和發展社會福利政策,把重點放在滿足中下階層人們要求上﹔平衡改進了,但效率又下降了,動力上似乎有了問題,於是,一段時間又會是右翼上台,重點解決動力機制問題,在政策上就選擇了自由主義、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等等,把重點放在提高效率和促進發展上。如此而已,效率與平等,動力和平衡,總是互相交替,彼此輪換。顧此又往往失彼,顧彼又往往失此。幾年河東,幾年河西,總是處於兩難之中。這,就是今日發達國家兩種機制的矛盾仍然沒有解決的表現和証據之一。
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社會主義應運而生。
從社會運行機制的角度來說,社會主義出現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校正資本主義在平衡機制上的弊病﹔而社會主義所要解決和初步解決了的,正是社會平衡機制上的問題﹔社會主義最大的合理性和優越性,也就在於它提供了一個相對優越於資本主義的新的平衡機制。其表現:一是社會主義以不同方式將所有單個的生產者和生產要素組成了一個統一有序的整體,二是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主體,在客觀上奉行的是平等的社會政策,三是社會主義改善了人的生活質量,更為全面地滿足了人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四是社會主義還給人類帶來了一種新型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進行的革命性改造,主要集中在平衡機制上。在動力機制方面,當然也有革命和創新。如,在社會范圍內有計劃地調度和配置生產要素,加強社會主義大協作,從而產生一種新的生產力。人民群眾從被剝削、被壓迫的狀態下解放出來,產生巨大的革命熱情,因而以昂揚的姿態從事社會生產和建設。這些,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種動力。
正因為這種改造,所以,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曾出現過大規模社會變革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其成就世界矚目,不可否認。
但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社會主義國家逐步發現自己的體制上存在著一些弊病。后來,我們逐步將其概括為高度集中、平均主義、思想僵化等等。其實,現在看來,按照社會運行機制的理論,根本問題還是在機制上。集中到一點,就是當我們注意解決平衡機制的時候,卻自覺不自覺地忽略了動力機制。發展生產,提高效率,宏觀上,主要靠國家的指令和計劃,微觀上,主要靠生產者的精神、覺悟。至於內在的、長久的、自覺的動力是什麼,缺乏研究和探索。特別是對物質利益所起的動力作用,不僅沒有重視,而且長期持批判態度。全社會都吃國家的大鍋飯,企業和個人的行為,都要等國家來安排,缺乏自身的責任,也缺乏內在的動力。社會主義國家的勞動生產率,之所以趕不上發達國家,根本原因就在於動力機制的欠缺。時間長了,與人家一比較,問題就出來了。
正因為如此,傳統體制雖然在歷史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但與社會主義本來蘊藏的極大可能性是不成比例的,而且還曾經付出過高昂的代價。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這種模式的內在矛盾逐漸暴露,並不斷向人們發出警告:如果不改革舊的僵化的體制,社會主義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