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導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懷有的濃厚的感情。當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儒學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促進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全文】談儒學、論文化:儒家思想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全文】
西南師范大學原校長

宋乃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詳細

  今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對於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准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營養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延續,二者在內在上是統一的。
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習主席講話闡明了中國文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詳細

  中國文化從哪裡來?一定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儒家文化,是由孔子而來。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也強調,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其實,並且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站到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問題,世界文化的源頭,一定包括孔子的思想或其文化創造。
中共濟寧市委書記

馬平昌: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實現更大作為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其倡導和形成的一整套基本道德規范,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我們應當把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踐中,充分發揮傳統美德資源豐富的優勢,按照“落細、落小、落實”的要求,積極開展社會道德建設,努力培育和善向上、友愛誠信、謙和尚禮的儒韻民風。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

徐向紅:弘揚中華文化增強責任擔當 >>詳細

  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下簡稱“9·24重要講話”)。這一講話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建設特別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時代價值和歷史地位,精辟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提出了一系列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根本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古代禮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當代價值”負責人

張自慧:以儒家元典思想涵養核心價值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先秦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輝煌時期,儒家創始人孔子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撰《春秋》,全面承繼了自伏羲以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化。這些儒家元典,蘊含著豐富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中和、大同等思想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源。儒家這種人人“各得其分”的公平思想,主張以適度等差來保持社會有序,閃爍著理性的智慧,對今日中國仍有積極意義:用儒家“崇尚適度”“仁愛禮讓”“推己及人”“兼濟天下”等理念,引導和完善國家的制度和政策,將個體的利益差異控制在公平合理的范圍內,是維持社會動態和諧與持久繁榮的良策。
孔子研究院院長

楊朝明:弘揚原始儒學的真精神 >>詳細

  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也是歷史上引起巨大爭議的思想家。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大概還找不出第二個人像孔子這樣,在過去2000多年裡受到那麼多關注。回望2000多年來儒學與中國社會的關系,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內涵和價值。儒學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結合,使之片面強調君權、父權與夫權,“缺乏平等意識和自由理念”,但原始儒學“正名”“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等核心價值觀念依然深入人心。我們不應把二者混為一談,而應更加關注原始儒學,分清“真孔子”和“假孔子”,澄清誤解、明辨是非,弘揚原始儒學的真精神。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

王杰:習近平傳統文化觀三個重要方面 >>詳細

  習近平關於傳統文化的評價體現為兩個層面,一是我們應積極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遺產。如2013年9月26日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時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全都是精華,也存在糟粕,並不全都適應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我們應採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
浙江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應用倫理研究所所長

董根洪:論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 >>詳細

  習近平同志繼承黨的優良傳統,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人類文明的生存智慧。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包含著許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新成果,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豐富性。掌握和運用大量中華傳統文化,其文章講話所引用經典幾乎囊括了所有著名的諸子百家經典。二是全面性。有機運用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及黨的建設、國際關系等各領域。三是創新性。第一次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核心價值觀建設、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等的重要手段。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馬來平:儒學所倡導的道德規范,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有效的倫理基礎。 >>詳細

  科學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離不開善的規范。為了提高研究效率,科學家必須恰當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科學界與社會以及事業與名利等方面的關系。處理好這些關系,適當吸收儒家倫理必將大有裨益。儒學所倡導的許多道德規范,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有效的倫理基礎。例如,“誠”能夠引導科學家實事求是,不作偽﹔“信”能夠引導科學家堅守諾言,保持信譽﹔“恕”能夠引導科學家推己及人,團結同事﹔等等。
國防大學教授

顏曉峰:傳承好民族文化基因首先要正確認識傳統文化 >>詳細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表明了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生命力之旺盛、內涵之深厚、包容性之寬廣。總書記的講話告訴我們,尊崇理解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如先秦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農家、兵家等學派的思想精華,是滋養當代中國的精神世界,豐厚實現民族復興的思想營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固本培元工程。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可以不斷豐滿,但不能棄之不理﹔可以逐步優化,但不能斷裂切割﹔可以古為今用,但不能以今非古。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教授

杜維明:當代中國需要自我更新的儒學 >>詳細

  近代以來,長期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學陷入了困境。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西方強勢的軍事、經濟和文化不斷全面而深入地進入中國,而其中西方思潮對儒家思想的沖擊,也一步步加深,並大肆摧殘固有的文化資源,這是儒學前所未有的危機。但是,儒學並沒有就此沉淪為游魂,或甘於被棄置入博物館中。一代代有智慧,有擔當的儒家學者對儒學進行了理論創新,使得儒學得以“一陽來復”,“靈根再植”。事實上,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歷劫不死,並練就金剛不壞體,乃至鳳凰涅槃,與它自身的特質息息相關。在我看來,儒學是跨時代、跨文化、多學科、分層次、沒有教條的,這些特質使它具有了普遍性和永恆價值。
文化評論人劉仰和曲阜孔子禮儀文化學校校長金輝

網絡名人談孔子故裡行:一次觸及心靈深處的旅行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談到了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用了六個詞: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為核心的,包含很多內容的文化。我們要進一步傳承、發揚光大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對傳統文化要做深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它的價值究竟何在,研究它在當今社會、在世界文化中所體現的價值和生命力。這樣,我們的傳承才會更有自信,更有底氣。
  “儒家禮儀內容豐富,表達的是一種思想內涵,大到國家典治,小到個人的規范乃至生活起居,都是用道德去約束或者體現出來,應該是一種德,是一種人的體現”,金輝在訪談中談到,中國一直就是禮儀之邦、泱泱大國。

人民日報:珍視儒家思想蘊含的智慧>>詳細

  一次次意猶未盡的發言,一股股學術思想的交鋒,一陣陣經久不息的掌聲……會場上,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專家與年富力強的新一代學者濟濟一堂,汲取近200篇研究論文的精華,暢所欲言,交流互鑒,體現了關注世界前途、人類命運的人文情懷。隨著儒學在世界范圍的傳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儒學文化中蘊含的價值和智慧,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現實可能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泰勒博士曾說:“當今一個昌盛、成功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於孔子所確立和闡述過的很多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是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屬於過去,也會鑒照今天和未來。”

光明日報:和平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文化基因>>詳細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對“和平”進行了詳細的闡釋,深入挖掘了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深層的文化基因,也為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立下了“中國需要和平、愛好和平,也願意盡最大努力維護世界和平,真誠幫助仍然遭受戰爭和貧困煎熬的人們。”的誓言。誠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中華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就蘊含了豐富的和平理念。

人民論壇:我們為什麼要“回到孔子”>>詳細

  技術的無遠弗屆,並不代表文化的逐漸趨同。亨廷頓早就觀察到,現代化並不意味著西方化,反而會促進本土文化的復興。法國社會學家勒龐說,“脫離了傳統,不管民族氣質還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民族既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也是一個記憶的共同體﹔若喪失這一記憶,也就不成其為一個民族了。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是中國所以為中國、中國人所以為中國人的獨特標識,“去中國化”無異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還談什麼生命力和影響力?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能丟  不管是談“基因”,還是說“血脈”,傳遞的信息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必須堅持與發揚。(網友“老兵808”)【詳細】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信仰  努力實現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首要建立健全公開規范權力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網友“干越白丁”)【詳細】
社會治理需要攝取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之所以被如此重視,還是發展的需知,現實的需要,社會的需求。(網友“張紅”)【詳細】傳統文化撐起民族的“脊梁”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來賴以生存的沃土,也是今天我們提振精神、凝心聚力的重要支撐。(網友“顧一嫻”)【詳細】
使用其他帳號登陸:

  緣何我國要高調紀念孔子誕辰,是什麼讓我們最高領導人為傳統文化“撐腰”? 正如習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講到的那樣,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筆者認為,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之所以被如此重視,還是發展的需知,現實的需要,社會的需求。中國文化到哪裡去?在我們確立價值坐標之時,一定不能離開孔子的思想。與此同時,我們要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創新發展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成果。                                                                                           【本期編輯:萬鵬 】

往期回顧

觀察家

進入人民網大型理論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