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才
2017年09月22日09:2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地位、发展理念、发展内涵、发展动力、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回顾和评价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考验。全会强调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执行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五个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发展理论的深化和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窗口期,必须提出发展新思路、增添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境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从发展动力到发展目的的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龙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的高度,第一次把“创新”引入发展理念,深化了我们对新形势下发展动力的认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他多次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协调是确保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但从实践上来说,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又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习近平同志的新协调发展观,不仅强调要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而且提出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培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思想,进一步扩展了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是如期实现“十三五”目标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也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一时的经济增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2017年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发展”,目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是要以新思路、新举措发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立足国内,充分发挥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成果。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说,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2015年11月2日,习近平会见基辛格等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美方代表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2017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亮明了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他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实现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观的目的和归宿。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之一,就是突出强调了共享的发展目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发展原则。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还着眼世界和平发展大局,与时俱进提出并不断充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享发展的本质内涵,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共享发展理念。习近平认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和经济发展实践规律性成果的提炼和理论总结,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通过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嬗变历程,可以发现,党关于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过程都是连续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提供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则在借鉴前一阶段成果的同时有所发展和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同志的发展思想把经济增长观、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纳入其中,既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常态下发展的要求,又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观演进的最新成果,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理论学习》2017年第9期
上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