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书库>>《民生论》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生

李小宁

2016年08月25日13:4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本文选自《民生论》一书,李小宁/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生思想

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的。由于连年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镇失业工人从1949年到1951年年均达四百余万人,失业率高达20%以上,失业工人的生活非常困难”。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另外,由于旧中国长期受封建制度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6亿人口,文盲就占了4亿多。经济、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是摆在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体现出了符合实际的民生思想。

(一)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民生理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

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从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高度,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在《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

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

在民生实现程度的评判标准上,毛泽东把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检验民生实现的价值指标和评判标准,指出:“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

下一页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