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袁了凡与《静坐要诀》【4】

严蔚冰

2016年05月04日19:03   来源:人民网

五、袁了凡静坐要诀的思考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静坐”蔚然成风,渐成时尚。书店里有关静坐的书也愈来愈多,既有传统的书籍也有欧洲传译本。这些版本几乎都有一个统一的毛病,就是大讲特讲静坐是如何完美无缺,人人适用且入门非常简单,功效是如何地好,没有任何弊端和禁忌。呜呼!果真如此,今人打坐完后怎么还会如此浮燥?

《传习录》记载着王阳明先生的一段话。昔有学人问王阳明先生,静坐有弊端吗?王阳明先生答: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由此可见遇事喜言其利而避谈其弊的风气由来已久。袁了凡先生在《静坐要诀?辨志篇》中也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据《宝坻政书》载:时任保定知府马瑞河在拜读了《静坐要诀》后,随即差人呈拜师帖和拜师礼,向袁了凡求教修养品德的方法和靜坐的要诀。

袁了凡得信后非常感动,先生云:“谁说今天的人追求美德不及古人啊!来信中说在广阔的大地上,学习‘道’的人很少。阁下正值仕途光明、可大展宏图之时,怎么能用心于此,并虚心谦让,以至于加给我不敢当的礼节。

过去聂双江打算拜王阳明为师,而这时王阳明已去世,就作文章自称弟子而进行祭祀,于是奋发磨炼,自强自立,学问进步迅速。人们说随从求学达十个人以上,先来的人有的背叛师门的学说,而拜师于去世之后的,却能够坚守老师的说教。于今可称聂双江那样的贤行越来越少了!王阳明还是聂双江的前辈长者,今阁下做官先于我,官位在我之上,而且并未与我见过一面,却庄重地以见师之礼对待我,岂不是更胜过聂双江了吗?我听说主峰禅师未见过清凉禅师,偶然读到清凉所著的《华严钞》,当即遥拜为师尊。大致心意相同则千里之远也可以成为弟子,心意不同则对面如耳聋一般不相间。我无才德,不敢指望能达到清凉大师的万分之一,而阁下的贤德,则是无愧于主峰禅师。我郑重地接受这一礼节,以成就阁下的高尚。他年相见,阁下果然向善向上,于我不玷辱,于这一礼数也就不虚亏。不然,来信被藏于书柜,贵重的礼物被收于匣箱中,都将完璧归还。哪里敢冒充贤士大夫以成就于此呢?”遂逐一作答回复。

如今我们再看这些问题会发现,袁了凡与马瑞河之间的师徒传承太可贵了,从这些宝贵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修习静坐是要有明师指点,真修实证的。不能随便跟书学习,更不能盲从未证言证的人瞎炼。

这十三个问答中,最有意思的是第十三问答:

马瑞河来书问:我心中事务纷乱,只问这几项。倘若有紧要的口诀,若有幸相告请加固密封,我绝不敢泄露天机,自取罪过。

袁了凡回信答:紧要的‘口诀’,全已书写在这里了。若想寻求深密的义理,须向自己心中去默默领会,向他人寻求到的就不是密义了。

从前面所提的问题可以看出,马瑞河在静坐功夫上是有实修的,而他最终仍然坚持向袁了凡求请《要诀》之外的“要诀”。说明他还停留在“求术”的阶段。而袁了凡的作答可知,先生已然“悟道”。

这样贪求秘术,不能由术而入道,舍本逐末的愚行,现代社会不是一样很多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莹、秦华)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