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四章

怎么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

2016年02月16日10: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第一节 宏观政策要稳,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宏观政策要稳,就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二者相互配合,协同发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宏观政策提出的具体要求,释放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信号。

一、稳定的宏观政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宏观政策要稳,从政府经济管理的宏观层面来看,是指政府通过相对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左膀右臂”,两者实施主体不同、分工各有侧重,同时又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具有内在的协作逻辑。通过综合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提高政府调控水平,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政策上强调一个“稳”字,目的就是为了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宏观政策之“稳”保结构性改革之“进”。稳住宏观是基础。宏观政策稳,预期就稳;宏观政策稳,增长就稳。如果宏观政策时不时“猛踩油门”“急打方向盘”,势必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市场主体最需要持久稳定的预期,如果因为经济有一些波动,政府就立刻出手、动辄干预,就有可能造成市场扭曲,助长“政策依赖症”。

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都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由此不难看出,这些政策目标更为看重月度、季度和年度的经济运行状况,更为看重短周期内总量变化和相互平衡。而经济结构性指标,如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其内在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则是长周期的经济目标。实际上,这也正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不同侧重所在。只有各项总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区间内,才可能为结构调整奠定基础,营造环境,拓展空间,从而实现增长稳定、结构合理、协调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影响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加大,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201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通过加强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实施稳定市场的有效措施,新的动能加速孕育形成,就业扩大、收入增长和环境改善给群众带来不少实惠。在此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