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察】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新增长极 如何寻找突破口?
【学习路上】学者观察: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谈法治观念:改变遇事不找法而找人的现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阐述了严格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指出“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上下级、亲戚朋友、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关系比较融洽,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问题,甚至带来严重问题。” 习近平说:“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他还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详细】
学者观察: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简称“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中央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撰文指出,“四个全面”是接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蓝图,是治国理政方略的进一步完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严书翰在文章中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背景,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详细】
学者:公务员工资调整 中央有何改革思路?
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其实只是工资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另外一块地方性补贴,是地方财政收入来支撑的一分部分钱,这部分钱在全国各地的差别可能会很大。中央在这次改革中有一个思路就是要规范地方性补贴的发放,不能乱发,将来要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地方性补贴。然后把原来以地方性补贴名义发的钱,逐渐的挪到明的工资表里。【详细】
《中国制造2025》出台:将为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 ?
2010年起,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将为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其中有哪些亮点,如何将该规划落到实处?【详细】
分级诊疗:能否牵住“看病难”的牛鼻子
一方面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不愿去基层医院,另一方面是疑难重症病人在大医院一号难求,这个因无序就诊加剧的“看病难”怎么解?这些问题早已进入综合医改决策者的视线。近日,国办出台《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在我国,分级诊疗并非新鲜事,20世纪80年代前曾依靠公费医疗制度强制实行分级诊疗,此后随着公费医疗的逐步取消,患者就诊陷入一种“无序”状态。【详细】
储殷: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不能想当然
近日来,教育部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举措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坦率而言,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早在5年前就已提出,更有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改革先锋,但现状却难言乐观。此次旧话重提,彰显了有关部门推进改革的决心,可如果不细究高校行政化的利弊得失以及运行机理,改革恐怕仍要遭遇重重阻力。首先,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详细】
朱立恒:理性看待法院判决与民意冲突
法院判决能否得到当事人和民众认可,是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法院判决与民意发生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成为当前法治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客观来看,法院判决与民意发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司法权威、妨碍社会和谐,也不利于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重视这一问题,理性分析其缘由,认真加以解决。【详细】
楼市是“真回暖”还是“假迎春”
数据显示,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平均上涨1%,而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平均却分别下降0.1%和0.3%。依然如故的“分化格局”让市场各方纷纷争论中国楼市究竟是“真回暖”还是“假迎春”。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目前大多数城市仍处于去库存阶段,楼市并没有出现明显复苏和好转。【详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