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富进取的姿态……当世界的聚光灯转向中国,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的一系列论述,体现大道行思的中国理念、着眼长远的中国方略、内外兼修的中国担当、大气从容的中国魅力。
“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这是2014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志对这个星球上国与国之间理想关系的描述。“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欧洲梦与中国梦有更多交汇和对接”……“中国梦”成为沟通世界各国心灵的桥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间公平正义,中国在国际舞台迈开洋溢着东方智慧的脚步。
从“计利当计天下利”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同志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魅力,以一句句典故阐释中国的外交政策,言简意赅、含义隽永。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采用“求同存异”的策略,承认“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差异、敞开“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胸襟,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环境,习近平同志的论述充满了精神的魅力、道义的能量,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自信、坦诚、务实、担当的姿态。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 解读
坚持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的一个基础,也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这一义利观,不是从个别国家的利益出发,而是从整个世界的利益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优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提出“真、
实、亲、诚”的政策,到倡导建设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访问东南亚、中东欧、中亚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中国以行动践行不变的理念:永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中国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义利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面鲜明旗帜。
■ 原典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于右任题赠蒋经国对联
■ 释义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赠蒋经国的一副对联。这14个字,后来成为蒋经国的座右铭。
这副对联深刻诠释了“名”“利”的内涵,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名利观。关于“名”与“利”,明朝人庄元臣在《叔苴(jū)子·外编》中说:“人之好名者,其等有三:有好闾阎之名者,有好士大夫之名者,有好圣贤之名者,同为名而品第殊矣。惟利亦然,有好目睫之利者,好终身之利者,好子孙数十世之利者。好闾阎之名与目睫之利者,众人也;好士大夫之名与终身之利者,君子也;好圣贤之名与子孙数十世之利者,圣贤也。人之所异者,惟其所好名利者,有远近大小之不同而已矣。”
198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在致蒋经国的公开信中,又引用了这一联语:“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
相关专题 |
· 理论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