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苏的迅速崛起,法国从世界一流大国逐渐衰败为二流国家,并从戴高乐执政时期开始了当代法国“大国梦”征程。然而,当代法国虽曾有过“光荣的三十年”那样的辉煌,但始终未能完全恢复当年与“日不落帝国”一起称霸世界的雄风。振兴法国,成为戴高乐及其之后历届法国领导人始终追求的梦想。特别是有着“小拿破仑“之称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的“强大法国”梦,曾一度使得许多法国人相当振奋,希望借此从“法国在衰败”的论调中走出来,重振法兰西昔日雄风。
二战后的法国始终处在大西洋彼岸那个一家独大的超级大国的阴影笼罩下,尽管各届政府使尽浑身解数,从不遗余力地构建欧盟,到打倒对“法国梦”有较大破坏力的卡扎菲,从“在一起”应对法国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衰退到促成《里斯本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借助欧盟大旗,期望高卢雄鸡再次引吭高歌。但成效总是不够理想,法国经济形势每况愈下:2013年的GDP虽然较上年有所增长,但涨幅很小,与此同时失业率却大幅攀升,2012年第一季度比上季度上升了三倍,达到10%,2013年虽有回落,失业率仍高达9.8%。这是法国政府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社会稳定、外交问题、法兰西优越的文化价值受质疑等,对“强大法国”梦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综合来看,“强大法国”梦可谓任重道远,可以说,拿破仑时代与英国并称世界G2的法国式辉煌一去不复返。
不过,法国毕竟是一个传统的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强国。经济上,2013年,法国GDP为2.7万亿美元(2013年末汇率),位居世界第五位,而且其实际增长率仅为0.5%,而它昔日的宿敌英国同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虽然高达1.9%,但其GDP仍排在了法国后面(2.65万亿美元)。政治上,法国从其大革命时期继承下来的现代民主制度理念仍然影响着世界,即使是一些意识形态上与之不同的国家,实际上也是认可此种理念的。在文化上,巴黎至今仍然是“文学世界共和国”的“首都”,在各种时尚生活方式,特别是时装、化妆品等方面,巴黎仍然独领风骚,决定着世界市场的走向,据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的评选,巴黎仍高居2014年世界十佳旅游城市中的第一名。在外交和各种国际事务中,世界至今仍然不能无视法国的存在。首先,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手里掌握着联合国重大决策的否决权。其次,无论是在法语非洲还是其他前法国殖民地,法国的身影仍然没有消失,特别是法语非洲,法国在那里拥有毋庸置疑的影响力;在东南亚,法国“重返”的迹象也不时出现。
当然,“强大法国”梦任重道远。首先是其“任”仍重,因为它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事务中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责任担当”,有时甚至昔日雄风再现(如对利比亚问题的处理)。但是我们认为,“强大法国”梦并非机械地复制拿破仑帝国,亦非一根筋地要挤进G2。2008年1月18日,“小拿破仑”萨科齐在为外国使节举行的元旦宴会上提出“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间接道出了他对“强大法国”的定位。当然,此语并非“无奈“之言,而是对当代世界格局走向的正确把握,是法国外交“真正现实主义”(萨科齐语)的恰当表述,同时又是法国政治文化理念的一贯延伸。2011年10月,巴勒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法国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一起投了赞成票。这一方面表明法国没有被绑在美国霸主的战车上,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法国一贯的“自由、平等、博爱”价值观以及“尊重多样性”的文化理念。当然,这也是实现“强大法国”梦的重要手段,因为这种理念的贯彻对于世界上“法兰西话语权”的重建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与此同时,法国“真正现实主义”的强国梦构建手法中,自身的经济利益始终是其重要考量。在国内,法国既考虑国家利益,同时也注重大众利益,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由、平等、博爱的“天国”形象(如以安全和就业为借口驱逐罗姆人),开征高收入人群的附加税(2011年10月由法国议会通过)以降低国家财政预算(2013年预算中,新增额外税收200亿欧元,其中47亿用于社会福利,同时在教育领域新增10011个岗位)等。从长远的眼光看,这样的执政理念是有助于实现“强大法国“梦的,实际上,征富人税也不一定必然养懒法国人。对外经济方面,法国则发挥其高科技等领域的优势,不顾美国甚至欧盟的阻挠,频频出击,以使法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关专题 |
· 《学术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