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四章  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  不同的失业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厉以宁

2014年04月02日09:4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授权 独家连载

一、双重转型期间中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2008年11月,时值国际金融风暴发生后不久,我正在西欧讲学。一次,一位欧洲的经济学家问道:“在西欧发达国家,一般只要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3%左右,就业市场基本上就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发生多大的失业问题,为什么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率一定要保持在9%~10%以上才不会出现失业问题严重化的现象?如果经济增长率降到7%以下,失业问题就会相当突出,原因何在?”欧洲经济学家的提问引起了我的思考。

情况的确如此。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都只有6%稍多一些,果然全国上下一片不安情绪,惊呼农民工下岗了,要回乡了,怎么办?农民工下岗后不愿回乡,或回乡后已无地可耕,留在城市里不走,又该怎么办?所以必须对双重转型的中国经济中的就业问题作细致的分析。

首先要指出,中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相比,就业状况是很不一样的。西欧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大约有200多年了,那里的农民进城打工过程早已结束了,进城找工作是他们的曾祖父辈、祖父辈的事。现在留在农村中的农民,有自己的家庭农场、小商店或小作坊,又有自己的住宅、庭园、汽车,生活安定,而且不存在城乡二元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把城乡都包括在内,他们为什么会涌进城市以打工为生?何况,城市化率已经高达80%甚至更高一些,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生活质量不如农村,他们搬到城里住,有什么好处?加之,这些西欧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低,人口增长率接近于零,每年有一批职工退休,新增加的、达到就业年龄的青年人可以填补职位的空缺。如果能有2%~3%的经济增长率,还可以为从北非、西亚、南亚、东欧来的移民安排职业,社会失业问题不就可以缓解了吗?

中国的情况与它们不同。中国至今仍是一个双重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体制继续存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过程尚在进行中,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仍是他们的选择之一。所以社会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现阶段必须重视经济增长率。当然,这绝不意味着经济增长率越高越好,因为经济增长率过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投资过多和信贷扩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此外,如果只追求高经济增长率,将会引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忽视,结果导致结构失调加重、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下降等等后遗症。所以,现阶段除了应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7%~8%)而外,还应当对中国双重转型的失业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下面作这样的分类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目前的第一类失业:总量失业,即由于就业机会不足、岗位不足引起的失业;

中国目前的第二类失业:结构性失业,即有的岗位人浮于事、有的岗位又缺人这两种情况并存下的失业;

中国目前的第三类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失业,即求职人因种种原因而选择工作岗位,如果一时找不到愿意从事的工作岗位,宁肯等待机会。

不同的失业类型有不同的对策,现分别论述如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厉以宁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