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经济运行四大阶段
从经济发展与价格总水平运行的相互关系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8---1997年,高增长、高通胀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期间GDP年均增长9.9%,同期CPI年均上涨8.1%,最高涨幅在1994年为24.1%,最低涨幅在1978年为0.7%,价格涨幅差距为23.4个百分点。
这期间我国价格运行的总体环境是短缺经济的特点,总需求明显大于总供给,生产资料、资金、工业消费品等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供给短缺状态。同时,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增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城乡居民的年均名义收入增长均在15%以上。且这一时期居民收入预期良好,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基本健全,居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因而这一时期年均居民最终消费增长高达17.4%,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时期,因此价格总水平的涨幅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时期,且各类价格呈现全面上涨态势,防通胀特别是防恶性通胀是这一时期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1997--2006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期间GDP年均增长9.6%,同期CPI年均上涨仅为0.7%,最高涨幅在2004年为3.9%,最低涨幅在1999年为-1.4%,价格涨幅差距为5.3个百分点。
这期间我国价格运行的总体环境呈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特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阶段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慢的,且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只有6.2%,只为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67.4%,仅为1978---199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名义增长速度的39.7%,相当于2006---2011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名义增长速度的43.7%,这也是该阶段CPI涨幅很小的主要原因。这一阶段的宏观调控首次出现反通缩的政策措施,宏观调控既要防通胀也要防通缩,价格调控工作更主要的是防止价格的结构性上涨,重点是保持涉及民生的商品及服务价格的基本稳定。
推荐阅读:
打造经济升级版 要清理民间投资的“附加条件”
徐连仲: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8.5%左右的次高速
姜艾国: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并不等于失速
治疗“城市病”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路径
“三期”叠加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
“爬坡过坎”期,中国经济如何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