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增速换挡并不等于失速
近一个时期,海外媒体又一次开始集体唱衰中国经济:一方面抛出“中国会不会主演全球危机‘第三幕’”的论调;另一方面又称“中国若想实现经济再平衡需要忍受更低速的增长”,“建议”任由经济下滑倒逼经济结构转型。这些观点自相矛盾,甚至令人疑窦丛生,需要剖析以正视听。
首先,调结构着眼于长远,稳增长立足于当前。前者是关键,后者是前提,不必也不应将两者割裂或对立。
从当前中国的发展现实看,只有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可持续、与现实环境相适宜的速度,国家才能有效保障大局大势的稳固,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企业才能逐步摆脱当前困难,不断积累足够的财力物力推动创新,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才能获得合理增长的财税收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产业升级,引导经济转型。
其次,调结构需要倒逼机制,但更多地应借助深化改革、市场规律、产业政策、转变增长方式和增长结构等多种主动方法综合治理,而不是依靠简单的经济减速。
事实上,调结构不是靠经济减速就能实现的。当前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主要源自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的大环境和我国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内需不畅。要真正解决问题,一方面应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更重要的是加快培育和改善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市场大环境。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确实应下大力气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在调结构的过程中也应保持经济合理的增长速度,而不能失速。不应再追求9%---10%的增长速度,但7%---8%的增速却是需要的。比如,不应再动用财政金融的过度刺激措施,但政策的微调包括适当增加流动性和财政开支是必要的;不应再搞大规模的投资,但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是需要的。调结构与保增长、促改革是一个统一体。调结构是带电作业,不仅包括存量的调整,也包括增量的发育。中国不会在调整中失速,也不会为调整提供失速的前提。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反对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不要为那些毫无依据的唱衰之词所困扰。在消费与投资上,也不要因为强调拉动消费,而贬低投资的作用、夸大其负面影响,而要看到投资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未来民生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有合理回报且符合科学发展的健康投资,要充分发挥其稳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