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治疗“城市病”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路径
2013年08月08日10:3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治疗“城市病”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路径

  内涝、雾霾、拥堵、路面塌陷,这些困扰着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城市病”正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可能通过一种吸引资金投入与民生改善“双赢”的方式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一条新路径。近日,中国政府已将城市防涝能力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纳入投资建设重点。

  按照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以及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等将成为中国各地政府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专家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过加大投资治疗“城市病”不仅能解决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时也为正在减速的中国经济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

  近一个月来,中国多个地区普降大雨,广州、成都、延安等不少内陆城市陷入内涝。城市泄洪设计滞后、管道陈旧、防涝综合规划不科学等“城市病”纷纷浮上水面。

  大气污染、交通拥堵、道路塌陷、供暖不足等“城市病”也在中国部分城市频繁露脸。去冬今春,因粉尘污染等导致雾霾天气困扰北京、济南等北方城市多日,石家庄、哈尔滨等北方城市曾因管道爆裂等原因在2012年冬季出现多起停暖事故,致使数十万城市居民受冻。此外,交通拥堵、乘车不便等问题更是备受中国城市居民诟病。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城市病”已成为中国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当前面临的通病。“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对所有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巨大考验,原有的城市建设水平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速度的需要,这就导致城市病频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中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和市政设施的投资空间依然较大。

  张卫国认为,将包括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以及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仅可以解决民众当前的急切需求,同时帮助地方政府摆脱对房地产等行业的依赖,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目前,中国一些城市已开始启动治疗“城市病”方面的规划和投资。北京市启动了全市河湖水环境百日整治,杭州将再造2号线二期等四条线路,总投资698.9亿元,山东省也确定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全省生活无害化处理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以同比增长31.3%的速度保持了强劲势头。

  专家预计,中国地方政府对治疗“城市病”的重视,将为包括钢铁、水泥等在内多个行业带来利好,并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今年上半年,由于产能严重大于市场需求等因素,中国钢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吨钢利润不足0.5元。

  “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曾节胜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地方政府鼓励对基础设施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萎靡的钢铁市场。

  不过,一些专家对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是否会形成新的地方债务表示了担忧。来自审计署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174.91亿元。地方债已成为影响中国地方政府正常运行和保持公共投入的一个重要阻碍。

  专家认为,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是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和保障治疗“城市病”投入的有效途径。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说,城市建设、环保等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等特点,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引导民资关键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激活民资,既要从国家产业发展角度着眼,给民资清晰的投资引导,同时也要考虑民企本身的盈利需要。(记者席敏 袁军宝)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