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作为本身就是地位(专家视线)
在与基层干部接触的过程中,不时能听到一些“没干头”与“没奔头”的情绪流露。应该说这确实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真实想法,也反映了基层干部的一些现实境况。广大基层干部,面对群众,他们是干部,而且是代表了党和政府形象的干部;面对党和政府中高级干部,他们其实也是群众。处在这样一个特殊位置上,他们面对的困难和麻烦来得更多更现实。
应该看到,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他们去应对;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又有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硬骨头需要他们去“啃”。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又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有时候真是要去做“无米之炊”。进一步讲,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基层干部又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去培训、去充电,仅就基本能力来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一些基层干部已很难称之为“巧妇”。
这些整天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部门长远发展规划,又必须花很大精力应付日常突发事件而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对上就会被上级领导认为是能力不够、党性不强而不满意,对下则会被普通群众认为是作风不实、感情不深而生怨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支持、关怀、爱护,不仅会压垮一大批基层干部,也会伤害一大批基层干部的心,最终失去党与群众联系的直接桥梁,丧失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基础。
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基层干部的难处,旗帜鲜明地为基层干部“确权”、“正名”、“立位”。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毛病要严肃地批评并责令改正,基层干部的辛苦辛劳也要让群众知晓,基层干部的正气嘉行更要大力宣传。应当承认,党委政府的工作不可能完全没缺点,不能把个别人的不当言行泛化至整个基层干部队伍。须知,基层干部的“污名化”伴随而来的就是整个干部队伍的“污名化”。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尤其包括基层干部成长中的瓶颈问题。我们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多想“干事”少想“做官”,但主管部门却不能不去考虑基层干部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毕竟,有舞台有空间才可能为群众做更多更大的事情。现在,在国家大机关从普通科员干到处级岗位一般有个八九年时间就差不多了。可在基层呢?曾有基层干部告诉我,要想从乡镇一个科员走到县委书记的岗位,中间看得见看不见的台阶多达十二三个,就算每个台阶两三年计,还没熬到头就该退休了。
事业的发展需要有高屋建瓴宏观视野的干部,也要有脚踏实地土生土长的干部。下到基层历练的干部与从基层摸爬滚打走出来的干部相辅相成,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在公平正义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压缩基层干部成长的隐形台阶,拓宽基层干部发展的空间与领域,在有“空降兵”的同时也多一些 “上调生”,基层干部才会更有“干头”、更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