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刚刚谈到了“刚调”这个概念,制动性调控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中,应该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调控手段。您觉得在采用这一调控手段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宋养琰:在制动性调控系统中,必要的行政干预也是不可少的。行政干预的主要对象:在公有事业方面,如电力、煤气、自来水、供热等;在通信、通讯方面,如邮政、电子通信、广播等;在运输方面,如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等;在金融方面,如银行、保险、证券等;在农业方面,如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补贴等。对这些部门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主要是因为这些部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不能将其全部交由市场来任意调节。
在制动性调控系统中,财政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国家面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使得国民经济的发展活而有序,并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必须加强国家财政的调控力量。按照一般的规律,随着社会生产不断扩大发展,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是必然趋势,对于这种趋势,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有效的制动性调控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调控,即使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必要的。如美国、加大拿、澳大利亚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福利的需要,采取扩大政府资本的形式,确保宏观调控的需要。这些国家财政收入大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39-40%之间。
总结国际上(不论什么样的国家)在财政收支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得出的认识是:财政收或支出是要讲求适度,讲究平衡;过高或过低,一头轻一头重都不好。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为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适当集中一些财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从一定的意义讲,财政在宏观调控体系中较多地体现国家政权的意志,并从中输入了许多行政措施,所以从广义上说,国家通过财政所实行的宏观调控是属于一种“刚性调控”。
记者:谈到财政收支,就必然会涉及到税收这一概念。您认为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目前应该如何合理安排税收政策?
宋养琰:与财政有关的就是税收。税收也是实现制动调控不可少的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目、税率及其变化趋势,实行对宏观经济强制性的调控。税收具有无偿性,能见度强、见效快等特点。在总量控制中,税收和财政是相互为用的,二者从不同方向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发展。一般说来,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增加税收和紧缩财政都可以起到抑制总需求的效应。
但是,从目前我国情况看,增加税收和紧缩财政会受到两方面限制;对生产部门来讲,增加税收,会减少他们的积累和影响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革新和改造,延缓他们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紧缩财政,又会使国家建设其中包括科学、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所以增税、节支都要讲究适度,过度了不好。目前,为了加强宏观调控,必须加强税制建设,完善税收机制,强化税收管理。
记者:宋老师,您提到了三种调控手段和方法,他们各有利弊,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来合理的采纳和安排呢?
宋养琰:从总体观察,为了达到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最佳化,对于上述的“刚”、“柔”兼施、直接和间接并用的调控手段及其方式方法,不能各行其是,必须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合理分工和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和补充;同时也要大小适宜,主次分明,使之形成一个能将各方都衔接起来的和相互促进的有机的调控总系统。在这个总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孰轻孰重,要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而定,同时要考虑到不同部门、企业的具体特点。
|